卫姓历史起源
卫姓姓氏起源
卫(Wèi 衞)起源有:- 出自姬姓
- 出自姚姓
- 源于赐姓、改姓
- 源于卫国公室
- 少数民族
卫姓得姓始祖
卫康叔。据《姓纂》的考证,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商朝已为周朝代替,原商遗民,有七族归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卫国,即河南省淇县,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后卫国迁至濮阳,至春秋战国末年,卫国才被强秦所灭,卫并入秦,卫国公族的后代,遂约定以国名为姓,子孙都姓卫,称为卫氏。卫姓迁徙分布
卫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一位,人口约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2%左右。 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望居河东郡(秦代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 卫国立国八百余年,期间曾三迁国都,一迁楚丘(今河南滑县),二迁帝丘(今河南濮阳),三迁野王(今河南沁阳)。 秦二世灭卫之前,卫国公族因仕宦、逃难外加三次迁都等原因,已进入山西、河北、陕西、山东等地。就在二世灭卫的同一年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刀兵过处,有燕(今河北北部)人卫满避地朝鲜称王。汉景帝时丞相卫绾,世居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其裔孙卫皓在应召途中卒于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明帝因赐所亡地葬之,子孙遂安家于安邑。卫皓玄孙卫,历任魏晋二朝,贵至宰相,少子卫宣贵为驸马,其余三子亦荣耀异常,长子卫恒之次子卫在东晋初因避乱移居建业(今江苏南京),卫族叔卫展因仕宦亦入东晋。除此支卫姓外,追随刘邦东征西讨的将领中有后来被封为武原侯的卫月去和封为东平侯的卫毋择,其子孙袭爵,显赫一时。 另外再加郑姓改卫的卫青家族的出现,使卫姓成为天下名门著姓之一,也使卫姓河东郡望昌盛至极。此后不久的中山卢奴(今河北定州)人卫子豪之女贵为平帝母后也推波助澜,使卫姓在西汉时的发展达到高峰,也使许多卫姓人落籍今陕西西安。三国时,蜀有嘉严道(今四川荥经)人卫继,吴有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卫旌,表明此际之卫姓已落籍于今四川、江苏等南方省份,其中北周蜀人卫元嵩是由河东(今山西永济)迁徙而去的。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卫姓除继续昌盛于河东郡外,还在陈留郡兴旺发达。 唐时,户部郎中卫畿道由河东徙京兆(今陕西西安)。 唐末,有山东之卫姓避居华亭(今上海松江),其裔有卫阗迁昆山石浦乡。此际卫姓有徙于浙江、安徽、江西、广东者,其中广东卫姓是唐代官吏、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卫中行的后裔。宋元时,卫姓遍布江南各地及甘肃等省。 明初,山西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清代,其分布已相当广泛。 如今,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陕西、四川等省为多。卫姓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卫姓活动于河南一带。 宋朝时期,卫姓大约有近10.2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一十三位。山东为卫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卫姓总人口的3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区。 明朝时期,卫姓大约有9.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位以后。山西为卫姓第一大省,约占卫姓总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江苏、陕西、四川、河南、浙江等省。全国形成以山西为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卫姓分布区。 当代卫姓的人口已达55万,为第一百八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44%。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卫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卫姓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四川、河南,这四省大约占卫姓总人口的770%。山西为卫姓第一大省,约占卫姓总人口的24%。其次分布于上海、江苏、贵州、山东等省市。全国形成了以晋秦为中心,向南移动的卫姓分布区。 卫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山西大部、豫陕宁、甘肃南部、川渝鄂大部、安徽西北端、山东西南端、河北南端,卫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6%,居住了大约60%的卫姓人群。在山西北部、河北中部、山东西部、皖苏北部、甘蒙中部、青海东部、川渝南部、贵州、云桂湘北段、湖北东南,卫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0.16%之间,以上地区覆盖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20%的卫姓人群。 卫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3%,A型占29.1%,B型占28.9%,AB型占9%卫姓传统文化
卫姓郡望堂号
- 郡望
- 堂号
卫姓宗祠对联
- 四言
- 五言
- 七言
- 八言及以上
卫姓家谱文献
族谱名称 | 编纂者 | 编撰方式、年代 | 藏地 | 备注 |
---|---|---|---|---|
江苏昆山石浦卫族考 | (明)叶盛修 | 明天顺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
安徽黄山卫氏家谱详 | (清)卫修竹续修,卫葆昌校 | 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
安徽黄山卫氏家谱两卷 | (清)卫葆昌校 | 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
江苏南通崇川卫氏宗谱六卷 | (清)卫于吕等修 | 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崇川一部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 上海市图书馆 | |
山西卫氏家谱两卷 | (清)卫鹤鸣修 |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 河北大学图书馆 | |
江苏无锡锡山卫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 (清)卫湘纂修 |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友顺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 |
江苏吴县卫氏家乘 | (清)卫顾民藏 |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
卫氏宗谱 | (明)卫英辑,卫绪涣述修 | 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仅存三册 |
卫氏家谱 | (民国)卫国善、卫靖川纂修 |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
江苏常熟卫氏家乘 | 著者待考 | 手写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
部分资料来源: |
卫姓字辈排行
- 安徽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辽宁省
- 黑龙江省
- 其它
卫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卫姓历代名人99名,占总名人数的0.2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九十二位;卫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二位;卫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七位;卫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3%,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二位。 卫康叔:姬姓,卫氏,名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卫国第一代国君。 卫绾(?-前131年),西汉代国人。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并做过三年丞相。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是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青:字仲卿。汉朝时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武帝时期的将领,本来姓郑,因为异父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武帝的宠幸而冒姓卫 ,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卫宏:东汉时诗人。卫瓘:西晋书法家。卫恒:西晋书法家。卫铄:字茂漪,西晋书法家。卫玠:(公元285~312年),字叔宝,小字虎,卫瓘之孙;河东安邑人(今山西夏县)。著名晋朝美男子。 卫泾:字清叔(1159-1226),初号拙斋居士,晚号西园居士,南宋初江苏省昆山石浦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第一,为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卫大经:(生卒年待考),蒲州解梁人(今山西临晋)。著名唐朝学者。卫富益:(生卒年待考),崇德人,祖籍华亭(今上海松扛)。著名南宋朝学者。著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易说》、《读史篡要》、《耕读怡情录》等书传世。逝世后谥号“正节”。卫哲治:清雍正乾隆年间人,祖籍河南怀庆府济源县(现河南济源市玉泉办事处人),工部尚书,名列清史稿列传九十六。生于1702年,卒于1756年。为官三十年,以兴修水利、赈灾诸多,深受人民敬仰爱戴。著有《淮安府志》卫立煌(1896年-1960年):字俊如,安徽省合肥人,国民党爱国将领,上将军衔。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被毛泽东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卫景林(1906-1990)。国民党陆军少将,山西人。卫庆元:1917年生,河南孟州人。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卫新根(1945.12-),山西省泽州县山河镇横岭村人。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交通指挥部参谋长。2000年8月被授予少将警衔。 卫殿斌(1934.4.20-),山西省晋城市周村镇卫窑村人。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9年被授于海军少将军衔。 卫兰:香港女歌手。卫姓研究考证
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因此,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 卫姓不仅仅是康叔的后代,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候也有改姓“卫”的。卫姓从河南发祥地向外发展,有一支逐步迁移到河东郡,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卫姓郡望河东。 按,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因此,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望居河东郡(秦代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