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姓 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国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国姓氏统计中,房姓列第199位。但因房氏源自于五帝之一的尧,数千年传承一脉,流向清晰,且其后代中标炳史册的大唐开国宰相房玄龄为“中国十大贤相”之一,故在史上向来为名门望族也。
尤其在山东淄博形成以房玄龄公为首的郡望。天下房氏无出清河。 (渊源单一)
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 (血统纯净)房[房,读作fang
房姓姓氏起源
房姓房氏简介
注音: fáng xìng房(fáng)源出有:1、"房"姓诞生于距今约4300-4700年前,起源于祁姓,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尧的儿子开始被封于丹水,尧没有把帝位交给丹朱继承,而是禅让给了立有大功的舜。这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开始。舜继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省遂平县),为房邑侯。其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姓。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河北省清河县东),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成为一个望族,后又因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2、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出国之邑房渚,属于以地名为氏。房渚,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时期称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后成为楚国的一个邑地,改称“房渚”。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改房渚为房陵郡,在唐朝武德初年又改为房州。在历史文献《房县志·事纪》中记载:“周倾王四年春,楚子糜,成大心败糜于房渚。”房渚,就是防渚、房陵,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古代居于房渚之邑者,有取地名为姓氏者,称房渚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房氏、渚氏,世代相传至今。3、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工匠房,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在古代制作“房”的工匠,称作房人、房工,该房工不是建造房屋的。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房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房氏,其源繁复,不可一论,人数远众于姬姓房氏。4、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屋引氏,入中原后改为房氏。舜继位以后,房渚及丹朱所受封地点。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邢台市清河县东),清河房氏为邢台市古代十大名门望族之一。
房姓传承与发展
源于陶唐氏,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的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尧帝的儿子朱开始被封于丹水,史称丹朱。尧帝认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能有一个带领大家克服天灾的继任者,尧帝没有把帝位交给丹朱继承,而是禅让给了立有大功的舜,这就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开始。舜继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遂平),为房邑侯。丹朱之子陵,袭封后以封地名称为姓氏,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氏。其裔孙房雅为东汉桓帝刘志执政时期(公元146~167年在位)的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一说为今山东武城,待考),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清河,并逐渐形成为一个望族,史称房氏正宗。 后又因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出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后来成为房氏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
夏(约前2100年~约前1600年)、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之时,朝廷亦不敢等闲视之。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时周王室与房氏曾屡通婚姻。《国语·周语》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说,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体,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见房氏因始于丹朱可上溯自帝尧,在周时受到了尊崇。丹朱第36代孙房钟,周昭王(公元前995年左右的)时仍袭爵为"房邑侯“出自春秋时期出国之邑房渚,属于以地名为氏西周以前,房县为彭部落方国。《房县志》卷六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春秋时期称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后成为楚国的一个邑地,改称“房渚”。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改房渚为房陵郡,在唐朝武德初年又改为房州。在历史文献《房县志·事纪》中记载:“周倾王四年春,楚子糜,成大心败糜于房渚。”房渚,就是防渚、房陵,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房钟第12代孙为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司空房植,第13代孙房雅于公元前32年任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成帝末年的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县东),【注:家族大了,经多辈繁衍,晚辈比长辈年纪大,实属正常】,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繁衍成为望族。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时期,清河房氏作为当地望门贵族,一直保持着与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勃海封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相互联姻。到公元4世纪末,清河房氏与清河崔氏、平原刘氏等家族因战乱部分迁移到山东半岛,成为慕容氏南燕国的上层家族---青齐房氏。房氏家族没有卷入北魏和刘宋在山东半岛的争夺,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义上的贵族。东晋时,河南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民族鲜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战乱,无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鲜卑人把“房氏”称为“屋引氏”,称“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时,中原局势相对稳定,其后代又举族南迁中原,并从“屋引氏“恢复为房姓,并在洛阳所在地的河南郡成为望族,被称为"河南房氏"。在古代,房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清河。所以有“揖让乾坤房姓始”、“天下房氏,无出清河”的说法和“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之说。源于鲜卑化汉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南北朝时期在汉化的标志。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北魏王朝大力推行深化的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屋引氏皆恢复汉字姓房氏人口远多于其他支系,是为河南房氏一族。清河房氏的分支。南北朝后期,由于周、隋、唐三朝对传统士(贵)族阶层在政治上打压,在用人上又以“开科取士”取代凭门第和族望选官任职的制度,象房姓这样的士族、仕宦不得为清望官,婚姻不得结高门第,政治地位、社会等级即因之而降低沦落,名人名相从此就很少出现。
在唐朝,清河房氏"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时获得中兴,备极荣光。房玄龄长子房遗袭父爵为梁国公, 高阳公主谋反事受牵连, 削官削爵后举家逃迁到河南同时房乾的后代也以此地为郡望,称"河南房氏"。中唐(公元766年起)以后,在临淄房氏房玄龄一支及河南房氏一支相继衰落,房姓族人在整体上仍保持着传统士族的清高和傲气,较少通过应试出仕,也较少务工从商,而是大多选择了隐居乡野的消极避世态度,最终导致房姓在中唐以后大多为“农”业人口,在“士”、“工”、“商”等门类人才零落,成为散居各地的小姓,并因生计所迫流离失所,出走周边省份(如山东、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
直到明初才出现了房宽(明代名将)和房胜两位立了大功的将军。但房姓族人虽流徙四方,清白持家的风格始终未变。
房姓得姓始祖
房陵
房姓传统文化
房姓郡望堂号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房 州: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清河堂:以望立堂,为房氏家族的总堂号。传江苏苏州、扬州、湖南浏阳浏东等房氏分支。济南堂:以望立堂。河南堂:以望立堂。乐善堂:山东临沂苍山传此一支。全县20多个村以及枣庄江苏苏北地区罗庄等地近5000余人。房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十堰堂。中书堂:唐朝房玄龄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李世民举兵,房玄龄跟随他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十余年。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封他为中书令,任宰相十五年,因而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衔“中书令”为堂号。国器堂:明思恩侯房宽之子房万宝公,赴广东梅州银江镇开派.其裔孙晚清光绪帝殿前侍卫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庙”,并将堂号定为“国器堂”,取房玄龄公年青时被喻为“国器”典故,现内供唐朝名贤相房玄龄金像。传广东省梅州、普宁、东莞、四川中江、江西萍乡、湖南岳阳等房氏分支。继锦堂: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分支。敦伦堂:湖南衡阳房氏分支。亲睦堂: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分支。孝友堂:浙江余姚房氏分支。
房姓家谱文献
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九卷,首二卷,(清)房芳梅等始修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亲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湖南浏东房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房青云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清河堂、泉源堂梓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九卷,首二卷,(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亲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吉林大学图书馆。湖南浏东房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湖南衡阳房氏续修族谱,(民国)房开甫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浏东房氏族谱,(民国)房维日等修编,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南浏阳清河堂湘鄂赣白茅冲支派房氏族谱,(现代)房兰清等编修,1995年线装竖排本。广东东莞篁村房氏族谱,(明)陈琏序,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谱,(现代)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1994年国器堂铅印竖排红塑面本。广东连南房氏年命书,房先清收于《八排瑶古籍汇编 》,内容类似族谱,但体例和意义与士大夫模式的族谱完全不同。它们虽然也是文字的记录,但一般是在祭祀时由主祭人念诵,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口述的传统。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梅州房氏族谱,(现代)房玉宽编印,1995年国器堂纸版横排铅印本。广东化州房氏族谱,2006年电子版。浙江房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房东余等纂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三卷,(清)房秋伊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继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四卷,(清)房圣务、房万珊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中江雷神庙房氏族谱,(清)房映煃编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民国时期房念宗、房固宗、房建修等续编,手抄线装本六册,1984年房昭文修补。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四川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四川中江雷神庙支派房氏家谱,(现代)房明毓编,2004年简体横排电子版。福建闽浦水南房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福建闽北浦城房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福建泉州房氏族谱,(现代)房世明编,2004年中书堂纸版横排胶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前亭村。江苏溧阳新仓(昌)房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雎宁房氏族谱,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铅印竖排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雎宁市黄河南雎宁村。山东微山世善堂房氏族谱八卷,著者待考,成谱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续修,房台等人于1988年重修。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山东沾化房氏族谱,著者待考,2006年电子版。山东菏泽郓城房氏族谱、巨野6房氏族谱,著者待考。现存于当地房氏宗族。安徽和县明礼堂房氏宗谱,(现代)房仕九、房淑焕等编,1993年宣纸线装竖排八卷本。河南内乡房氏族谱,(现代)房立定等编,2004年简体横排复制本。山西大宁房氏族谱,迁(支)祖:房锦芝 主编:房喜生,2005年简装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大宁市道教村。吉林长春房氏族谱,著者待考,2006年电子版。现被收藏在吉林省长春市李家屯。房氏宗谱四卷,(清)房宝大主修,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房氏家谱,(清)房浩修,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手写本一卷。现被收藏在山西省交城县觅渊斋。
房姓字辈排行
安徽砀山房氏字辈:“金永绍化广振兴福禄长殿爱龄善谋本立庆瀛登文昭锡贤相开勋在图凌官达增同章萧朝为纯臣平安显义勇喜琴谈嘉宾恭慎堪作师英主赞新令泽民存志体效魁三辅政继述法寿道进修美谦彦书秀连山清从容裕先见规矩传汉歌衣冠耀齐阳通经知教化慈亲训景良”。安徽泗县房氏字辈:“宏大献廷维广(玉)伯春加绍彦毅”。安徽临泉房氏字辈:“清先修运(志)玉(桂)国”。安徽宁国房氏字辈:“圣国家廷裕登朝得衣龙”。安徽怀远房氏字辈:“万如为(维、国)永(兴)继(修)安徽定远炉桥房氏字辈:家占 学文化志富 民积德安邦
河南信阳房氏字辈:“承祖泽继永昌忠孝敬宁安康”。河南淮阳房氏字辈:“金林先修运玉国”。河南夏邑、永城房氏字辈:“孝友传圣训诗书贺龙光”。河南方城房氏字辈:“天金树德(延)务(玉)自本”。河南郸城房氏字辈:“玉有仕金成,志福和龙光”。河南内乡房氏字辈:“冀豫宛邓山明光照青天绘坚栋梁志兴修祖尚德传绪纲常风宏华震五州宪耀昌家辉文武教科书”。河南花县房氏字辈:“畔□永仕清成修(久)振”。
江西宜春房氏字辈:“管乐才雄伟萧何治国军奇文传孔孟妙笔在余勤虎踞龙吟啸风翥耀鹏程云开攀月桂俊杰镇乾坤”。江西新田房氏字辈:“枝茂召云彩树大根深显地光”。江西南昌房氏字辈:“源远流长发福无疆于今创始代荐馨香”。
山东济南长清北宋庄房氏字辈:“延庆照(兆)士泽玉立启殿英”。山东济南商河房家屯房氏字辈:“毓维家延乐 心怀保有常 诗书执礼泽 立伟茂庆祥”。山东济宁邹城房氏字辈:“兴大德廷有清祥凡继论”。山东济宁任城房氏字辈:“忠风建云存文传胜道燕清赵世泽”。山东济宁兖州房氏字辈:“成来芝裔佰德庆”。山东济南历城房氏字辈:“永庆安宁德教先修”山东德州齐河县胡官屯乡大刘庄和张房村房氏字辈:“延庆照(兆)士泽玉立启殿英”。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房集村:“文元延维庆廷士传本广红人少荣宗振兴全永明”。山东微山房氏字辈:“继宝贻兰荫蕴建步修龄宏德永衍庆敏慎惟守真敦睦怀祖训荣光万世新”。山东微山黄村、界牌、高庄房氏字辈:“天炳理…继宝宜蓝印蕴建步修龄”。山东寿光纪台、莱阳柏林房氏字辈:“明初来益崇德师贤孝友同守忠厚家传长保太和福禄绵延光华盛世祯祥永年。山东潍坊安丘大盛镇房家官庄村字辈,躲避战乱明末清初迁移至此:“殿守义明初来益崇德师贤孝友同守忠厚家传长保太和福禄绵延光华盛世祯祥永年”。山东临淄、安徽和县房氏字辈:“万国崇正道仕淑尚忠良善继人之庆明经学业长富贵惟恩厚荣华惠泽存”。山东汶上崔村房氏字辈:“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桂树培青象长脉久基业永兴”。山东汶上房氏一支字辈:“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相长脉久桂树培青”。山东汶上房氏一支字辈:“东玉绪(瑞)茂兆西思文”。山东潍坊坊子区坊子工业发展区下房村、九龙街道上房村房氏24字辈:明初来益崇德师贤孝友同守忠厚家传长保太和福禄绵延山东潍坊房氏一支字辈:“学玉新洪”。山东滨州邹平一支字辈:“际云兴崇泽玉秀齐殿英”山东聊城东阿房氏字辈:“家垂燕义 广继永传 福延隆美 仁怀利安”
广东大坪房氏字辈:“振(晋)起尊崇伯仲济美淑(叔)贵齐隆左昭右睦”。广东普宁房氏字辈:“维日一宗振启尊崇伯仲济美淑桂齐隆万招千睦次第宜同仕廷达夏周伯仲俊本有绍尧祖舜德得昌见英猷”。广东惠来房氏字辈:“维日一宗振启尊崇伯仲济美淑桂齐隆千招万睦次第宜同”。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房氏字辈:“开春柏进宝祥伦纪纲常六龙华富贵昌”。广东化州房氏字辈:“瑞昔友洪浩”。广东笪桥房氏字辈:“维山庭世日子嘉万应成东光宗耀祖荣华富贵”。广东连南房氏字辈:“测进东修财永世兴起来”。
四川中江房氏字辈:德尚支派:“万才腾鼎昌敦金祖万君希仕德日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德用支派:“德日文元成选开运鼎明光华昭盛景富贵耀朝廷”;肇星支派:“惟于星俊麟正自荣升泰”;东、北街支派:“麟正自荣升泰乾照福云隆盛维孝贵守道有祥征”。四川罗江房氏字辈:“国政天兴顺官清民志安”。四川自贡房氏字辈:“忠良世泽长,兴田培本后,万代庆荣昌四川阆中房氏字辈:“天怀明德顺文武保朝廷”。四川广安房氏字辈:“万代昌天开景运肇”。
辽宁北票房氏字辈:“艳志松明”。
福建泉州房氏字辈:“积徽圣盛世伯侯公子男泰来昭绳武孟仲叔季昌”。福建福州房氏字辈:“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福建茂名房氏字辈:“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吉林绥化房氏字辈:“文学冀才名清国连景(文)成”。吉林农安房氏字辈:“名卿国连景成文学继”。吉林长春房氏字辈:“奎学本立成先从启乐天”。
黑龙江呼吗房氏字辈:“甲垂燕义广吉永传”。黑龙江林甸房氏字辈:“文振显德万兴”。黑龙江望奎房氏字辈:“族恒锡本庆”。黑龙江巴彦房氏字辈:‘正明光耀玉德来意士新’黑龙江密山市房氏辈:子喜本振荣若
湖北房县房氏字辈:“有能伏添阳志德文洲人琠国立光学仕承先泽荣华启秀贤德明天知福永世赵(照)兴传”。湖北枝江房氏字辈:“正大光明”。湖北京山房氏字辈:“久应兴昌龙世良玉华洪培智维友德传金本大中富贵自先扬宜致定家邦”。
北京房氏一支字辈:“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北京崇外房氏字辈:“毓永德玉志世继承广大”。北京大兴房氏字辈:“再景国炳宏”。
天津静海、黑龙江大庆房氏字辈:“大启永廷振世(士)献宏”。天津大港房氏字辈:“玉士恩开业”。天津西青房氏字辈:“学金印万国恩家庆”。
河北内丘房氏字辈:“鸣文庆建长”。河北清河氏字辈:“选东奇德中心永殿守义化振明广”。
陕西法门寺房氏字辈:“启秉生”。陕西榆林房氏字辈:“成天地正自丰生洪兴学汉建德长青万世(代)永恒”。
广西桂平房氏字辈:“云源永德廷星鸿”。广西全州房氏字辈:“维(惟)天耀祖必赐荣昌”。
贵州安顺房氏字辈:“人世百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贵州织金房氏字辈:“天正灵崇秀仁世伯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学传忠信厚修文德泽长”。
湖南平江房氏字辈:“万古江山旧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远汉代叙源清科甲班联定书香启后人经纶光德业规矩振家声”。湖南宁远房氏字辈:“永德文启玉四万大兴光明朝开泰运家可辉国邦先祖谋诒远同宗瑞庆新瑶阶星耀彩宝树日生春诗礼培英俊才华起凤麟登赢家盛业百代沛思纶”。
浙江剡北房氏字辈:“登学书玉敬春忠厚传家有道正大光明”。
江苏邳州戴庄镇房庄村:“学明继文召”江苏高邮临泽房氏字辈:“守先方获福积德乃延长”。江苏句容房氏字辈:“思怀祖德 同庆义和常守安泰江苏房氏一支字辈:“继保怡蓝印蕴见部修龄”。江苏兴化房氏字辈:兴化西顾镇房家舍字辈:“彩风元明”。兴化中堡镇东字辈:“文庆定永”。兴化中堡镇西二村字辈:“正福兴永楚存宗溪熙应碧天宏学有加再兆从德广(志)以金银”。徐州铜山县茅山镇北陈村字辈:“东启文永树(凤)鹏(宝佩春)恒存兴国安邦为祖争光徐州铜山县郑集石楼村字辈:“绪明长立文,守孝忠义全,传家维存厚,建国永世昌”。
山西洪洞房氏字辈:“修青择居进仁多安乐燕者有道志荣昌”。房氏一支字辈:“登学书玉敬春忠厚传家有道正大光明”。
房姓通用联
清河世泽;凌阁家声。——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房氏望起于清河,世代相传,绵延不绝。下联典指唐开国宰相房玄龄与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由名画师阎立本画象,并挂于凌烟阁上世受唐皇室供奉的事。能吏称冠;画师第一。——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隋代名官房彦谦,字孝冲,清河人。通涉五经,工草隶,累迁长葛令,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卒追赠徐州都督。下联典指前蜀画家房从真,成都人。为翰林待诏,画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商山四皓;太和三奚。——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画篆房茂长,清河人,善画人物,有《商山四皓图》。下联典指后魏司空参议房坚,字千秋。少有才名,太和中累迁齐州大中正,帝令诸州中正各举所知。坚与幽州中正阳尼各举其子,孝文曰:“昔有一祁,名垂往史;今有二奚,当闻来牒。”出为澲阳太守。官终司空参议。廉惠为政;清白传家。——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北史晋州刺史房谟,字敬放,洛阳人。正光末历昌平、代郡太守。所在善廉惠,除太宁太守。神武入洛,征为丞相右长史,以清直甚被赏遇,官终晋州刺史,世称清白,卒谥文惠。天下规矩;学士谋猷。——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说典指汉甘陵人房植,字伯武,桓帝时官河南尹,遵守礼法,有名当朝,当时人说:“天下规矩房伯武。”后官至司空。下联说唐初大臣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隋末进士,唐兵人关中,归附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协助李世民筹谋统一,并取得帝位。贞观年间,历官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宰相),与杜如晦、魏徵共掌朝政,当时人称“房谋杜断”,封梁国公。曾奉诏与长孙无忌等修订法律,是以宽简为特色的贞观律的主要制定者,又受诏重撰《晋书》。五经之库;三辅之师。——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隋房晖远,世传儒学,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兼善图纬,牛弘称其为“五经库”。下联典指隋房恭懿,性深沉有局量,仕北齐历平恩令、济阴守,并有能名,入隋累官海州刺史,所至称最。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房姓宗祠“清河堂”堂联。贞妻割耳;贤母授诗。——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朝燕·魏溥妻房氏事典。下联典指北魏·房景先母事典。身入鲜卑;子孙归宗。——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晋时的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鲜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战乱,与朝廷失去了联系,不能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并改姓为“屋引氏“,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时,中原局势相对稳定,其后代又举族南迁中原,并从“屋引氏”恢复为房姓。房谋杜断;博及群收。——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唐开国宰相房玄龄“筹谋帷幄,匡定社稷”事典。
隔岭开花发;凌空月殿新。——唐·房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大臣、翻译家房融《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上人房》诗句联。房融,洛阳人。尝与天竺沙门般刺、密谛等共译《首楞严经》,此经始流传东士。
七郡太守擢司马;五经库房有鸿儒。——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朝宋建威府司马房元庆,清河人。武帝时,历七郡太守,后为青州建威府司马。下联典指隋代国子博士房晖远,字崇儒,真定人,幼有志行,世传儒学,桓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被称为“五经书库”。
博及群收,道选瀛州学士;精通三略,荣拜思恩武侯。——佚名撰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司空房玄龄,临淄人。幼警敏,博综典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年十八举进士。后居相位十五年。在职时,夙夜勤强。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下联典指明代名将房宽,洪武中,以济宁左卫指挥练兵北平,移守大宁,熟悉边情,殊域情伪,莫不毕知,以功封思恩侯。
房姓姓氏发音
房姓《宋本广韵》古音
广韵
目次:下平十阳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平水韵 | 等呼 | 韵摄 | 韵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房 | 符方 | 并 | 阳合 | 平声 | 阳 | 合口三等 | 宕 | 阳 | bʰĭwaŋ | byang/bvang |
广韵目次:下平十一唐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平水韵 | 等呼 | 韵摄 | 韵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傍 | 步光 | 并 | 唐开 | 平声 | 阳 | 开口一等 | 宕 | 阳 | bʰɑŋ | bang |
广韵目次:去四十五劲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平水韵 | 等呼 | 韵摄 | 韵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性 | 息正 | 心 | 清开 | 去声 | 敬 | 开口三等 | 梗 | 清 | sĭɛŋ | siengh/sienq |
房姓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seng3、fong4sing3◎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piong2 siang5[海陆丰腔]piong2[梅县腔] piong2siang5 [沙头角腔] fong2 siang5[客英字典] piong2 siang5[宝安腔] fong2 siang5[陆丰腔] piong3siang5[东莞腔] fong2 siang5[台湾四县腔] piong2siang5
房姓姓氏名望
房姓历史名人
房 坚:后魏司空参议,字千秋,少有才名,太和中累迁齐州大中正。官终司空参议。房 琯:字次律,父融,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缑氏镇)人。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官至正议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房 融:唐代大臣、翻译家,洛阳人。尝与天竺沙门般刺、密谛等人共译《首楞严经》,此经始流传东土。房 宽:陈州人。明洪武中,以济宁左卫指挥从徐达练兵北平,遂为北平都指挥同知,移守大宁。宽在边久,凡山川夋塞,殊域情伪,莫不毕知,然不能抚士卒。燕兵奄至,城中缚宽以降。成祖释之,俾领其众。战白沟河,将右军,失利。从克广昌、彰德,进都督佥事。以旧臣,略其过。封思恩侯,禄八百石,世指挥使。永乐七年卒。房 胜:明代景陵人。初从陈友谅。来归,累功至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起北平,胜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禄千石,世指挥使。永乐四年卒。房彦谦:隋代名官,字孝冲,清河人。通涉五经,工草隶,累迁长葛令,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司马,卒追赠徐州都督。房从真:前蜀画家,成都人。为翰林待诏,画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房元庆:南朝宋建微府司马,清河人。武帝时,历七郡太守,后为青州建微府司马。房茂长:唐代画家,清河人。善画人物,有《商山四皓图》。房玄龄:名乔,字玄龄。唐代 河南道齐州临淄(今山东 淄博东北)人。唐代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房玄龄蓍有《晋书》。房仁裕,中国唐朝官员,河南道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房玄龄的远房族兄。
房姓近现代名人
房兴耀,男, 1953年6月生,山东临沂人。房兴耀(6张)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房维中:男,汉族,1928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协政协常委。房凤友(1941.1-——),天津市武清区人。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房秩五(1877-1966),名宗岳,晚号陆园老人。桐城县浮山(今属枞阳)人,是清末秀才。因思想开明,而积极倡导新文化,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浮山中学创始人。 房建国:男,汉族 ,1955年出生,祖籍荣成市邱家镇岭西村。入伍后,曾在国防部任职。1985年6月后,房建国任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秘书。1987年11月调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迟浩田总参谋长秘书。2000年6月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2007年7月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2012年7月任空军副政委,空军中将军衔。 房仕龙:即成龙。祖籍安徽 和县。歌手,演员。房爱卿:男,汉族, 1956年8月生,山东郓城人,1978年1月入党,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毕业,经济师。2008年3月被任命为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房灵敏,男,汉族,1964年5月生,山东郓城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管理学博士。2005年4月任西藏大学校长,2017.05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2018年1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房灵敏为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主任。房兵:汉族。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2010年初登上CCTV10《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中国远征军》系列节目。
房姓军烈
房谋(1908-1931),湖南省平江县人。革命烈士。 房修基(1915-1943),绰号房麻子,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房家村人。革命烈士。房斌(?一1941),字宪章,枞阳县(今白湖乡)人。革命烈士。房雄(1916-1939),又名黄勇,浙江省宁波市人。革命烈士。 房叔亭(1922-1946.7.27),学名房开万,江苏省邗江县黄珏镇衣家村衣家集人。革命烈士。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