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是多源流、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来源有杜康、姜姓、祁姓和外姓的改姓等多种说法,尊杜伯或者杜康为得姓始祖。春秋战国时期,杜姓人已徙居到湖北、山东的部分地区。西汉时,形成了京兆杜姓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杜姓人为躲避战乱大举南迁,并在当地形成大族。宋元时期,杜姓人南迁者渐多。明清时期,南迁至闽、粤一带的杜姓人有迁至台湾者,有的远播海外。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29位,历史上杜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官员杜延年、唐代诗人杜甫、杜牧等。
杜姓历史发展
杜姓姓氏源流
一、以国名为姓起源。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的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二、以先祖名为姓起源。春秋时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其后人以“杜”为姓。三、以官职为姓起源。杜蒯是春秋时期晋、秦、卫诸国掌管膳食和祭祀牺牲的官吏,是官职称谓,在杜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杜”氏。 四、出自杜康。杜姓第一人是酿酒鼻祖杜康。杜康的出生年代,一种说法是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 ,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就是夏朝第六代国王少康。杜康的故乡在今河南省汝阳县杜康村。明万历年间修撰的《直隶汝州全志·伊阳古迹》等书中,有“ 杜康造酒于伊阳杜水”的记载。今汝阳县以前称伊阳县,清代以前属直隶汝州管辖, 所以说杜康是今汝阳县人,河南被视为杜姓的发祥地。五、出自姜姓,为神农氏的后代。相传在商朝时已经有杜国,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古杜国在今陕西西安东北部。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史书上没有留下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了祁姓杜氏之中。六、源出祁姓,为帝尧的子孙。4000多年前的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记载于后人的史书之中。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到夏王孔甲时,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商朝后期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以奉尧祀。周成王灭唐,迁唐公于杜,遂称唐杜氏。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杜国子孙一部分出逃,留居杜城者为杜氏。春秋初,杜国为秦宁公所灭。祁姓杜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 年。七、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融入杜姓的外族主要有:秦汉之际板循蛮首领杜濩,杜姓是巴族人中的大姓;南北朝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姓;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姓;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姓,其后族人多数同化为东北杜姓汉族,与今东北多杜姓与满族的改姓有直接关系。
杜姓得姓始祖
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据《世本》所载,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有一部分杜姓人尊杜康是杜姓始祖。
杜姓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杜姓人在鲁、晋等国为官。鲁国叔孙氏的家臣杜泄的事迹见于《春秋》,其子孙世系记 录也颇为详备,因此他被尊奉为杜姓的直接祖先。叔孙、孟孙、季孙三家分鲁时,杜泄避难,举家迁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被楚王任为朝官,其子杜绰为楚国大夫。西汉时期,京兆的杜姓人就已移入四川地区,并逐渐形成杜姓家族。之后,因做官或经商等原因,又有杜姓人徙入又互相迁徙。西汉末年茂陵的杜邺,出任凉州(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刺史,辖地相当于今甘肃宁夏、青海湟水流域,陕西定边、吴旗、凤县、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带。在他任职的十多年间,便有杜姓人陆续徙入凉州地区。其子杜林在东汉初避难河西(今甘肃武威)时,长安附近的同族人又有徙入者。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于汉武帝时以豪门望族被朝廷强迫迁徙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于是形成杜姓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源自汉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孙杜文、杜瑶。其后的几百年间杜姓形成许多分支地望:襄阳杜姓,出自当阳侯杜预少子、晋弘农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省安阳一带)杜姓,源于戴侯少子杜宽;濮阳杜姓,源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阳,裔孙杜谟,后魏时任濮阳太守,因家焉。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局势动荡,狼烟四起,杜姓为躲避战乱大举南迁,其先后于湖北之襄阳、襄樊,四川绵竹、成都及浙江钱塘,繁衍成为大族。西晋末年,杜耽带家人和同祖邻人西迁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去投靠晋凉州官员张寔。建兴元年(317),前凉帝张寔拜杜耽为朝臣,其子也为官。杜耽家族成为前凉的要族后,杜陵的近族杜姓又有人徙入。氐人政权前秦帝苻坚建元十二年(376),派军西灭前凉,杜耽孙杜祖举家迁回杜陵。其同祖的一些杜姓人,因已在前凉成家立业,故仍留居在那里,以后成为凉州地区杜姓人的祖先。之后,杜姓人又由此地向四周迁徙,形成西方的杜姓人家,他们仍是杜延年的裔支。京兆杜延年的后裔,在南北朝时期迁入江苏,后来有一支迁入昆山(今江苏昆山县),形成杜姓人家。而东南亚诸国的杜姓人,多是由云南、广西等地迁入,以越南北部的杜姓人最早。东晋建立后,晋元帝任命杜预后裔杜元为宁浦(今广西横县南)太守。杜元携家属赴任,亲近的本族人有的也跟随前往。之后,杜元又调任交趾郡 (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家人随迁。杜元去世后,其子杜瑗被晋帝任命为交趾郡太守。晋安帝即位后,调杜瑗任日南郡(今越南广治河与甘露河汇流处)太守。不久,他又任九德郡(今越南荣市)太守。内地的杜姓人陆续迁入这些地区。隋唐时期,国都长安附近的杜姓宗族达到鼎盛阶段,而杜曲则成为杜姓达官贵人的聚居地。主要的显贵家族有唐代宰相杜如晦、杜淹、杜黄裳、杜佑等家族。几位杜姓人去交趾或日南等地做官,还有流放于灌州(今越南荣市)的杜姓人。唐朝,杜姓在长江南北都有分布。杜黄裳曾出任朔方(今内蒙古托克托)节度府判官,杜鸿渐曾任朔方节度府官吏,家族人于是迁于此,同族中有的便定居在那里。唐末,杜让能任山南节度使,遇战乱避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让能裔孙杜仁为避元乱又迁福建同安安仁里马銮乡,称为马銮杜姓始祖。宋元明期间,杜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北向东南移动。 明朝时期,杜姓是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神宗万历年间,福建、广东等地的杜姓人开始向台湾谋生。清康熙六十年(1722),在台湾苗栗县垦耕的移民中就有杜姓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福建的杜瑞莪、杜鸾成等携家人迁入台北县淡水镇深奥里垦耕谋生。清嘉庆元年(1796),福建人杜伯瑞又携家人进入台湾淡水镇硬石里进行垦耕。约至明清时期,越南、柬埔寨的杜姓人已或多或少地分布在东南亚诸国,直至印度。 近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不少杜姓人从大陆移居台湾。杜姓人多分布台湾苗栗、新竹、台南、彰化、台中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也有移居台湾的杜姓人。
杜姓传统文化
杜姓郡望堂号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汉阳郡、南阳郡。杜姓堂号主要有京兆堂、襄阳堂、濮阳堂、汉阳堂、南阳堂、诗圣堂(少陵堂)、永言堂、振德堂。
杜姓宗祠楹联
杜姓楹联
楹联内容 | 典故人物 |
---|
民歌慈母;世号诗王 | 杜诗、杜甫 |
书成通典;名列瀛洲 | 杜佑、杜如晦 |
花折应时,金陵度曲;兰谪降丽,玉简留珍 | 杜秋娘、杜兰香 |
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 杜预、杜如晦 |
学业醇儒富;星斗焕文章 | 集杜甫诗句联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朱德撰书杜甫草堂联 |
守道还如周柱史;著书曾学郑司农 | 唐代诗人杜牧诗句联 |
云霞晴光转物候;春夜喜雨知时节 | 唐代杜甫诗句联 |
梦醒扬州甘薄幸;心忧社稷老风尘 | 杜审言 |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撰杜甫祠联 |
枫林绿树丹青合;玉杯锦席风云流 | 唐代杜甫诗句联 |
卜筑草堂,误传严武宅;驰名武库,癖好左氏书 | 杜预 |
参考资料: |
杜姓家谱文献
族谱名称 | 编者、编纂时间、方式 | 收藏地点 |
---|
天津武清・杜氏家谱不分卷 | (民国)杜涵修,1943年铅印本一册 | 河北大学 |
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 | (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1901)清介堂木活字本 | 日本、美国 |
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口口卷 |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木活字本 | 浙江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存卷1、2、17、18) |
浙江衢县・铜峰杜氏家乘不分卷 | (民国)杜氏四房董事重修,1946年木活字本二十三册 | 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 |
浙江青田・晋昌郡杜氏宗谱六卷 | (民国)杜持主修,1919年铅印本五册 | 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
福建福清・晋安杜氏族谱不分卷 | (民国)杜逢时辑,1932年福清杜氏铅印本 | 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 |
江西南昌・金堂杜氏宗谱囗囗卷 | 民国间活字本 | 江西档案馆(存一卷) |
山东渎县・渎州杜氏家乘 | (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1827)泽裕堂刻本册 | 国家图书馆 |
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 |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田堂刻本八册 | 湖北图书馆(又一部) |
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卷 | (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宝田堂活字本八册 | 人民大学 |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囗囗卷首三卷 | (民国)杜维珩编修,1917年敦本堂木刻本 | 湖北黄冈县档案馆(存卷首3、卷1-5、6、7、19、20、21、24、25、31-40) |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十二卷 | (民国)杜超铨修,1926年宝田堂祠刊本十一册 |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三十八卷 | (民国)杜良信续修,1948年木刻本 | 湖北新洲县周铺乡洪山村 |
湖北新洲・黄冈杜氏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 | (民国)杜良俊杜家庆等四修,1927年木刻本 |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南桥村杜新华藏 |
湖南平江・录存杜姓家谱一卷 | 清刻本一册 | 湖北图书馆 |
湖南平江・录存杜姓家谱不分卷 | 1979年静电复印民国间活字本一册 | 湖南省图书馆(二部) |
湖南平江・杜氏四修族谱二卷首二卷 | (民国)杜远献杜家方编,1979年静电复印1927年活字本 | 湖南省图书馆 |
湖南宁乡・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 | (民间)杜光炽修,杜荣孝、杜芬传等纂;1945年活字本 | 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 |
广东广州・城南杜氏家谱不分卷 | (清)杜汝濂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钞本四册 | 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
广东番禺・江都杜氏族谱不分卷 | (清)杜倬重修,清道光八年(1828)修清光绪十年(1884)钞本一册 |
京兆杜氏宗谱一卷 | (明)杜应成编,钞本一册 | 上海图书馆 |
冀镇杜氏族谱四卷 | (清)杜继瑗杜世永纂,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二册 | 人民大学 |
重泾杜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 | (清)杜鸣岐等续修陈秀章纂,清光绪六年(1880)敦义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 国家图书馆 |
江左镇杜氏家谱不分卷 | (清)杜文林等编纂,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 河南伊川县档案馆 |
仟源杜氏实录四卷 | (清)杜璟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活字本一册 | 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 |
杜氏族谱三卷 | (民国)杜天麒参著,1914年承侯祠木刻本 | 四川合江县县志办 |
青旸杜氏续修世谱十卷 | (民国)杜祥根等,1933年瑞庆堂活字本十册 | 国家图书馆 |
杜氏家谱三卷 | 1943年铅印本一册 | 天津市图书馆 |
杜氏宗谱一卷 | 钞本 | 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
参考资料: |
杜姓字辈排序
- 浙江宁波杜氏字辈:圣功端蒙养,万世佐朝廷
- 浙江衢州杜氏字辈:太时宏一世尚本道
- 山东临清杜氏字辈: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 山东菏泽杜氏字辈:启玉承守亲,守庆常修养
- 山东平阴杜氏字辈:广恒召延霞,开兴见嗣同
- 山东泰安杜氏字辈:登云兆宪尊,善玉齐光庆
- 山东莘县杜氏字辈:英茂润达
- 山东莱州杜氏字辈:炳宝宏健
- 山东淄博杜氏字辈:荣业所基曰严与敬
- 山东济宁杜氏字辈:尚培市西绍明现宝传如甲运文官富礼昌
- 山东临沂沂南蒲旺杜氏字辈:振玉详修永(一)中正
- 山东临沂莒南大店杜氏字辈:怀振玉建立新中国
- 山东邹城杜氏字辈:经思守王承(士生)金宗国文培锡长春(子树廷)荣显(恩)忠宝善家声振修德世业昌
- 山东德州、江苏徐州、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孝友承先训,文章奕代显
- 山东栖霞杜氏字辈:永宝广
- 江西上高杜氏字辈:传家唯礼乐华国在文章书香诗克肇百世定流芳
- 江西宜春杜氏字辈:维本芝隆世美克少经文纬武辉光远照
- 江西杜氏一支字辈:家学渊源照祖德世传忠孝印文章
- 江西永修杜氏字辈:孕育有成才,中和景象开
- 辽宁朝阳杜氏字辈:天永向世耀,英泽照万方
- 辽宁丹东杜氏字辈:万世永国
- 辽宁盖县杜氏字辈:元首永方成,维文启吉生,佳兴允克许,庭国庆洪明
- 辽南杜氏字辈:文永奈国景,成全万世英,日新传道德,汇集修学忠
- 四川巴中凤凰坝杜氏字辈:庭含伯玉金,先开
- 四川巴中、湖北孝感杜氏字辈:文金国正天星元明崇贤登良
- 四川西充杜氏字辈:三生仁泽仕永照国家祥
- 四川泸县喻寺、嘉明杜氏字辈:士显朝常,应逢明良,新从正启,永全世光,钟灵毓秀,长续书香
- 四川筠连县杜氏字辈:懋元文学正,天榜永昌明,忠孝荣华启,朝廷富贵盈,开科恩百世,焕鼎重贤英
- 重庆开州杜氏字辈:华先长做发,朝廷正毓芳,之子莲花美,时延定启良
- 重庆云阳杜氏字辈:亭治征折春方国穆文印忠怀福禄寿山海万联新
- 重庆云阳杜氏一支辈:许文志柳左思美伯辉廷元学世永芳来将圣道行功名皆可就忠孝自能成亲显杨馨名前光裕后生
- 重庆铜梁双山、沙田坝、圣灯铺杜氏字辈:天朝登仁延世泽流芳久忠孝培德深傅家有礼义万代赐昌宁永远荣华盛乾元亨利贞
- 重庆涪陵杜氏字辈:万应乾坤立,德泽永世传,正大光明先,今朝在国新
- 陕西榆林杜氏字辈:儒浩元良益修成芳善树培礼(应)庆玉功昌
- 陕西打锅杜杜氏字辈: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 安徽贵池杜氏字辈:元七世重魁已辰寅祖彦克必邦文应宗尚善芳以远伯仲惟和德可荣守正谦恭诚有志安朝康国曰良臣思昌一本传贻永懋继纯禧景万龄
- 贵州赫章杜氏字辈:子元开进兴文发照礼廷祖宗恩德厚
- 浙江玉环杜氏字辈:崇宗世永文昌华国俊敏盈廷书香馥郁(行派),圣广兆明英宜恒献道学儒生兰桂荣显(字派)
- 河南邓州杜氏字辈:志林永广建国德廷人泽走传申成心
- 河南社旗杜氏字辈:堂先学华
- 内蒙古喀喇沁旗杜氏字辈:广传伟(万)业在崇辉锡成基治世长发桂泰灿生荣培
- 杜氏一支字辈:正应用光文才得世志春方国胜显名直至上朝廷
- 杜氏一支字辈:敬孝户吉祥万年广传茂
- 杜氏一支字辈:忠厚肇基启佑荣昌敦崇礼义扶正纲常遵守祖训世继贤良求锡尔福长发其祥
- 杜氏一支字辈:春芳升映秀朝廷友大光
- 杜氏一支字辈:远世如正大光宗德安全少祖仁孝忠维保善幸字作田耕雾云天开启兴传自逢遵承家能有道富贵此长
- 河南新乡杜氏字辈:继来世常发兴学习好可传宗善勇庆孝国忠克明德振家声
- 贵州铜仁松桃杜氏字辈:才德世志春 仁义忠正亨 天地永开国 光明大道心
- 安徽宿州杜氏字辈:振兆元学林春重暖耕读百占先
- 河南周口一支字辈:心仁明付广,有叶赵春更
- 徐淮地区一支字辈:大廷公士履培基毓庆长文明尚隆运权承永世昌
- 河北邯郸胡贾沟杜氏字辈:成克万鸿禧景良照太新
- 河南信阳平桥一支字辈:曹天秀明安,正春道祖成
杜姓文物保护
名称:杜氏宗祠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保护级别: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授予时间:2004年 | 名称:杜康墓地点:陕西省洛阳市保护级别:洛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授予时间:2017年 | 名称:杜甫草堂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授予时间:1961年 |
| | |
名称:杜甫故里地点:河南郑州巩义市保护级别: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授予时间:1963年 | 名称:杜受田故居地点: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保护级别:滨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授予时间:2004年 | 名称:杜聿明故居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保护级别: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授予时间:2001年 |
| | |
杜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杜姓历代名人282名,占总名人数的0.6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三位。杜姓的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7%,并列排在第三十三位;杜姓的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5%,排在第五十九位;杜姓的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6%,排在第四十九位。
杜姓名人集粹时期 | 姓名 | 成就/荣誉 |
---|
夏朝 | 杜康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后人尊崇为酒圣 |
杜伯 | 西周初杜地(今陕西西安)的领主,杜姓始祖之一 |
杜宇 | 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
杜仓 | 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 |
西汉 | 杜周 | 酷吏,以执法严刻著称 |
杜延年 | 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
东汉 | 杜子春 | 经学家,为《周礼》作注 |
杜度 | 书法家,以善章草著名 |
杜诗 | 发明家,创造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 |
杜林 | 大臣、学者,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 |
杜乔 | 太子太傅,光禄勋官至太尉 |
杜密 | 大臣,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
三国 | 杜畿 | 曹魏名臣,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 |
杜恕 | 曹魏名臣、学者,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 |
杜夔 | 音乐家,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 |
西晋 | 杜预 | 政治家、军事家,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
杜育 | 中国茶史上最早茶学专家,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中的一员 |
南朝 | 杜之伟 | 撰梁史,通直散骑常侍 |
杜稜 | 梁国御史中丞秘书监 |
隋末 | 杜伏威 | 农民起义首领 |
唐代 | 杜淹 | 宰相,隋朝河内太守杜征之子,贞观宰相杜如晦叔父 |
杜顺 | 高僧,后人尊为华严宗第一祖 |
杜如晦 | 宰相、政治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
杜正伦 | 宰相,封襄阳县公 |
杜景俭 | 宰相,多次授任为殿中侍御史 |
杜审言 | 诗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
杜甫 | 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
杜佑 | 政治家、史学家,撰《通典》,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
杜黄裳 | 宰相,封邠国公 |
杜元颖 | 宰相,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孙 |
杜环 | 旅行家,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著有《经行记》 |
杜秋娘 | 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缕衣》 |
杜牧 | 诗人,杜佑之孙,人称“小杜”,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杜悰 | 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诗人杜牧之堂兄 |
杜荀鹤 | 诗人,著有《杜荀鹤文集》 |
杜光庭 | 道教学者,著有传奇小说《虬髯客传》 |
五代 | 杜重威 | 后晋大臣,拜检校太师、守太傅、中书令 |
杜晓 | 后梁宰相,为乱兵所杀,追赠右仆射 |
北宋 | 杜安世 | 慢词作家,有《寿域词》一卷 |
杜衍 | 大臣,善诗,工书法,《全宋诗》录有其诗 |
杜默 | 诗人,有《诗豪集》一卷 |
杜绾 | 矿物岩石学家,著有《云林石谱》 |
南宋 | 杜范 | 大臣,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
杜杲 | 抗元名臣,擅写行草,晚年专意理学,《全宋诗》录有其残句 |
元代 | 杜仁杰 | 散曲家,著有《逃空丝竹集》《河洛遗稿》 |
杜可用 | 农民起义首领,靠白莲教起家,被元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史弼镇压被俘杀 |
明代 | 杜琼 | 书画家、诗人,著有《金兰集》《东原集》《耕馀杂录》 |
杜堇 | 画家,著有《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续纂》《无声诗史》 |
清代 | 杜濬 | 诗人,诗多寓兴亡之感,著有《变雅堂集》 |
杜受田 | 咸丰皇帝之师,家世显赫 |
杜翰 | 杜受田长子,军机大臣 |
杜文秀 | 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 |
杜心五 | 武术家,自然门开山鼻祖徐矮师的独传高足,也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人 |
近现代 | 杜亚泉 | 科普出版家、翻译家 |
杜月笙 | 上海青帮中最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 |
杜斌丞 | 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 |
杜国庠 |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 |
杜重远 | 中国实业家,知名抗日爱国人士,《新生周刊》主办人 |
杜聿明 | 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
杜义德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杜平 |
杜运燮 | 诗人,九叶派诗人之一 |
杜鹏程 | 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 |
杜兴骥 | 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 |
杜近芳 | 京剧表演艺术家,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 |
杜祥琬 | 应用物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
杜宪 | 原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主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节目 |
杜志国 | 中国大陆男演员,出演《雍正王朝》《天下粮仓》等剧 |
杜源 | 中国大陆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
杜淳 | 中国大陆男演员,出演《敌营十八年》《走西口》等剧 |
杜丽 | 奥运冠军,2008年奥运会获得50米步枪3X20冠军 |
杜琪峰 | 中国香港电影导演,执导《黑社会》《暗花》等电影 |
杜维明 | 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 |
杜江 | 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
杜富国 | 扫雷英雄。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
参考资料: |
杜姓人口统计
宋朝时期,杜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为宋朝第二十九位大姓。主要分布于河北、四川、山东、浙江,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河北为杜姓第一大省,约占杜姓总人口的22.7%。全国形成了北方冀鲁、西部四川、东面浙江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杜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为明朝第六十位大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河北、山东,集中了36%的杜姓人口。江西为杜姓第一大省,约占杜姓总人口的13.5%。全国形成了东面赣浙苏、北部晋冀鲁、西方四川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杜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移动。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