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姓历史发展
匡姓姓氏源流
匡姓源出有:- 源流一
- 源流二
- 源流三
- 源流四
- 源流五
- 源流六
- 源流七
- 源流八
匡姓得姓始祖
匡句须。根据《风俗通》上记载,匡原来是一个地名,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邑,句须曾担任匡邑的宰,他的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得姓,称为匡氏。《通志·氏族略》上也记载,匡氏起源于匡邑,是鲁国匡邑宰匡句须的后人。先秦时期,以匡为名的地点另外还有二处:一处是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个地名,该地位于现在河北省匡家大坝的西南;另外一处为当时郑国之邑,位于今河南省扶沟县。不过,这两外以匡为名的地方,跟我国的匡氏家族没有关系。匡氏发祥于山东,并且长久以来也称盛于山东。望族居于晋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故匡氏后人奉匡句须为匡姓的得姓始祖。匡姓各支始祖
匡德:明初由泰兴蒋公桥迁丹阳仁济沙之东鲇山。是为江苏丹阳匡氏始迁祖。匡仲实:元初居江西庐陵县燕子砶匡家畈,其孙匡文正,元至正十八年因避兵随父迁湖北罗田县,后迁安徽六安县齐云山下适一冲(后之匡家冲)。其父后返罗田,谱以匡文正为始迁祖。是为安徽六安匡氏始迁祖。匡震隆:祖先本居山东平原,宋太平兴国间迁江西新喻县之西门。匡震隆在明洪武三年始迁醴陵县之北乡花桥。是为湖南醴陵匡氏始迁祖。匡义宣:明永乐七年自江西泰和县金华山迁居祁阳西隅永隆乡泗水湾。是为湖南祁阳匡氏始迁祖。其孙匡添瑞生匡思明、匡思亮、匡思俊、匡思文四子,匡思明即支祖。匡思文和匡思亮一支迁至衡阳市祁东县,今祁东县蒋家桥镇有后人为匡思文和匡思亮所立墓碑。匡(康)珣:濛衡康氏祖。宋初与梁灏同榜进士,官为袁州(今江西宜春、萍乡一带)都使,号十七客都使。避宋太祖赵匡胤之名讳,携子孙后代易匡为康。匡九公:日照、胶州、赣榆匡氏始祖。诰封武德将军,生匡亨、匡福等五子,于元末迁居赣榆县旗山下东口村(今匡口村) ,长子匡亨迁至日照城前村(今日照市五莲县西城仙村),世居日照。次子匡福因抗倭有功封胶州守御所正千户授武德将军,由其长子世袭,长子德、次子贵世居胶州,其三子政、四子荣迁回赣榆守祖业。匡姓人口分布
历史上匡姓的迁徙与分布明朝时,匡姓大约有1万2千人。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湖北、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山东为匡姓第一大省,占匡姓总人口的29%。当代匡姓的分布与图谱匡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当代匡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为第二百四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河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四川、山东,这8省大约占匡姓总人口的96%。湖南为当代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匡姓总人口的36%。匡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鄂渝黔桂、粤赣大部、福建西部、安徽西、南、江苏中、南、山东东、南、河南西、南、陕西东、南、甘肃东部、宁夏、四川东部、云南东段和西部、黑龙江、吉林北段、内蒙古东北,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8%,居住了大约73%的匡姓人群。在吉林大部、辽宁南端、山东中部、苏皖大部、上海、浙江西部、江西东北、福建东部、广东南端、海南北段、云南中部、四川大部、甘肃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南部、内蒙古中西部,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一0.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8%,居住了大约20%的匡姓人群。今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山东省的鄄城县、临沂市郯城县、日照市东港区、青岛市胶州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双峰县、醴陵市、常德市石门县、益阳市南县、娄底市、永州市宁远县、洞口县、衡阳祁东县、祁东县、隆回县、武冈市、耒阳市、郴州市桂阳县,四川省的安岳县、泸州市合江县、巴中市、遂宁市射洪县,遂宁市大英县、安岳县、自贡市富顺县,江苏省的徐州市丰县、盐城市建湖县、江都市、泰兴市,云南省的龙陵县,辽宁省的大连市瓦房店,河南省的长恒县、信阳市、南阳市新野县,江西省的吉安市吉水县、泰和县、九江市修水县、丰城县,黑龙江省的大庆市、佳木斯市,湖北省的汉川市、监利县、黄陂市、潜江市,河北省的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光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市,陕西省的镇安县,贵州省的思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清河县,台湾省,缅甸,泰国等地,均有匡氏族人分布。匡姓传统文化
匡姓郡望堂号
- 郡望
- 堂号
匡姓家谱文献
江苏无锡匡氏宗谱十八卷,(清)匡士燮等始修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民国)匡维藩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湖南醴陵花桥匡氏房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经畲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震隆。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东鲁雷泽匡氏族谱,(清)匡海晨、匡其昌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南匡氏续修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匡逢向等纂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解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江苏云阳仁济匡氏家乘十二卷,(清)匡启仁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江苏省云阳市图书馆。江苏丹阳匡氏重修家乘十二卷,(清)匡安庚等主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醴陵匡氏房谱二卷,首一卷,(清)匡光斐等倡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经畲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震隆。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无锡锡山匡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清)匡其仁纂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匡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明]匡世隆。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宁远匡氏三修族谱[义宣派下仕贵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湖南郴桂匡氏宗谱,(民国)匡炳麟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江苏匡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资阳匡氏六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两卷、末三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六安匡氏宗谱三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匡良玳总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敦厚堂铅印本。注:始祖为[元]匡仲实,始迁祖为[元]匡文正。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湘潭淦田(株洲)匡氏四修续谱五卷,(民国)匡学珍等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培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祁阳匡氏思明公四修支谱十二卷,首四卷,(民国)匡良钦等主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太和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义宣,先祖为匡添瑞,本支祖为匡思明,先祖为匡思亮、匡思俊、匡思文。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丹阳匡氏重修家乘二十卷,(民国)匡汉隆等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匡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匡家堂匡氏六修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湖南娄底湄水匡氏六修族谱[才玉]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湖南娄底湄水匡氏六修族谱[良达]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湖南娄底湄水匡氏五修族谱[良达]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江苏锡山匡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十~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湖南匡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衡山濛衡康氏十修族谱,(民国)康和声修,民国年间铅印本。注:该支康氏本姓匡氏。宋朝袁州路都使匡繤避宋太祖讳,易匡为康,开康文举、康文才、康文弼三宗。注:先祖为[宋]康文举、康文才、康文弼,始祖为[元]康蕴学,先祖为康履常、康履祯、康履善。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杨梅庄匡氏六修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广州市杨梅庄。匡姓字辈排行
晋阳郡易匡为康氏珣公后排辈即蒙潭始祖珣公(匡(康)珣,宋初与梁灏同榜。任袁州(今江西宜春、萍乡一带)都使,易匡为康)后第二十四世起:"时元生孙德,曾受祖之佑
继起华国才,天朝载锡光
永思宗泽茂,家道世荣昌
先贤贻哲训,忠诚正纪纲
修齐治平守,创极理鸿章"。江西修水匡氏字辈良士从先圣 盛时重俊英 才全征学至 德立乐功成东海传经远 修江衍教清 文章光尚国 世代显书声河南潢川匡氏字辈家贞伟国建,学士启忠贤河南光山匡氏字辈天王朝士 建国志宏 永世胜祖 自成大业四川某支匡氏字辈明定逢清,世颂麟振,敬修先泽,惟是俊英,道隆作述,德裕志行,声名远大,千载显荣。重庆合川匡氏字辈德成古本家,治国有良才,文明延世泽,林凤应田怀。湖南祁东匡氏字辈义仕添思永 必文景昌廷 万寿保元其 国正民良定守宗代增光 作成群俊彦 秉简上玉堂 宏绪循祖训恭和启吉祥 孝友传家策 清廉致四方 善余多美庆德厚享安康 修身开寿域 恩泽颂超偿 宪典恒克绍翰墨广生香 才高维造化 勋烈丕昭彰 英雄豪杰挺荣华福禄扬 鼎兴隆盛业 绵远振朝纲 (共115辈)湖南益阳匡氏旧字辈禄福惟时雍,松国正昌隆,贤良诏上封,英才常蔚起,明哲耀先宗。新字辈:修齐至治平,科技雅章精,丕显宏民泽,累迁增祖荣。湖南双峰匡氏原字辈学通朝法,武应梦明,景贤才元,安继再发,文尧太祖,良臣佐国。重修字辈:定逢清世,颂肇麟振,敬修先泽,惟是俊英,道隆作述,德裕志行,声名远大,万载显荣。四修字辈:时际昌盛,礼乐淑陶,诗书诵读,业广功高,谋求廷□,益赞皋赓,泰运长庆,海宇升平。湖南株洲县匡氏字辈仕登朝邦,道学允章,绍成宗泽,世锡荣昌。湖北黄冈某支匡氏字辈国家兴隆,子孙永久,基绪克绍,先明慎守。湖北汉川某支匡氏字辈晋阳垂裕远,奕禩萃人贤,经济师周召,文章仿固迁。山东临沂苍山匡氏字辈继贵文明金 连德信传祥湖南常德匡氏字辈常德匡氏之堂号为晋阳堂,晋阳系今山西省太原一带。常德匡氏族谱首修(约1623年)字派为:贵秉升仪时;洪大子国正;应志仁义绍;开光明景运。二修(1892年)续字派为:丕显承先业;培植德泽长;克昌传有本;荣庆耀家帮。五修(1996年)续字派为:庞魁鼎盛世;金文书晋阳;汉博硕仕举;振天佑朝纲。四川省富顺县板桥匡氏字辈文章华国祚,诗礼振家声。大义承宗武,休光绐景明。常怀山长志,永笃桂林情,荣德征余庆,云初自泰亨。山东省胶州市胶东镇匡氏字辈家传百世辛,绍乃永华普四川省合江县匡氏字辈与承统占智,乃世崇万学。朝法思维首,其道启光华。文尉继先胤,德贤惠荣章。宗泰定臻福,明伦家吉昌。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匡氏字辈儒林贵朝廷,文章裕厚昆。诗书传国泰,礼约振家声。
匡姓宗祠对联
- 四言通用联:
- 五言通用联:
- 七言通用联:
- 八言以上通用联:
匡姓姓氏名人
匡萃龙,1989年5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匡灿,匡湾村人,中国内地男演员,影视编剧,导演,百度文学跟腾讯文学 旗下作者,小说作品《谁是真英雄》《喜若忧天》《书剑留魂》《仙剑缘》《青春校园情》等多部小说作品,电影作品《剑灵》《三世缘》历史名人匡章,战国齐将领。匡衡(?―约前32年),西汉臣、经学家。匡咸,西汉臣。东海承(今山东峄城)人。匡衡之子。因家学渊源,深明经术,历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为左冯翊。其家代有为博士之人。匡昕,庐陵人(今江西永丰)。著名南朝齐国大孝子。性至孝,母病亡多日,其泣哭哀号,母竟苏醒,时人以为孝感所致。匡才,邳州人(今江苏邳州)。著名金、元期间将领。原仕金为武略将军、邳徐兵马都巡使。金国灭亡后,率部降蒙古,守邳境。后领军攻宋,破五城,授沂邳东河监军,进沂邳东河元帅兼建武军节度副使。后宋朝大军大入境,匡才战死。匡福,山东胶州人。著名明初将领。元朝时期曾任河南行省参政,后投靠朱元璋,为骑尉,从征战,守东海,击倭有功,授武德将军,世守胶东。匡翼之,山东胶州千户所人(今江苏赣榆)。著名明朝大臣。明成化年间进士,巡按贵州,授南京御史,改北京御史,奉旨清理陕西军政,除积弊。他弹劾不避权贵,忤刘瑾,出为四川副使,孤身舌战,平息少数民族起义,官终广东按察使。匡源(1815―1881),清臣、学者。字木如,号鹤泉,胶州郭家庄人。清道光进士,继任翰林院编修,曾先后任江西、山西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匡肯构,1940年2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高级畜牧师。匡奕珍,男,1961年9月生,江西万安人。大学文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全国商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内贸易部教材委员会委员,山东制冷冷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职业学校经贸类专业教研中心秘书长。匡峰,男,生于1976年,山东临沂籍人,EMBA,职业经理人。社会兼职曾任“各界文学联谊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影艺术学会”会员,“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科教书社”特约撰稿人。其他匡姓名人有春秋时隐士匡裕;汉大臣匡昌;名士匡国策;明大臣匡文贞,医学家匡愚,学者匡如桐;清大臣匡开益等。近当代匡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匡裕民、匡斌,政治家匡吉,数学家匡继昌,力学专家匡震邦,物理光家匡定波、匡光力,通信专家匡镜明,电子专家匡龙海,海洋学家匡国瑞,地球化学专家匡耀求,生物学家匡达人,动物学家匡溥人,植物学家匡廷云,建筑设计专家匡涌、匡振鶠,中药学家匡海学,医学家匡培根、匡调元、匡琴芳,心理学家匡培梓,教育家匡互生、匡亚明,哲学家匡萃坚,历史学家匡珊吉,社会学家匡长福,编辑家匡继先,作家匡文立,美术家匡剑,书画家匡亚夫,作曲家匡天齐,摄影师匡树山,戏剧演员匡冰颖,篮球运动员匡鲁彬等。匡姓人口普查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匡姓排名第279位。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