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姓

暂无作者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在2013版按人口多少百家姓排行为146。春秋时期楚国公族贲皇后裔,贲皇源于楚国王族芈姓,苗姓得姓两千多年。全国均有分布,相对分布较多的省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湖南、湖北、黑龙江等。

苗姓历史发展

苗姓姓氏起源

苗(miáo)姓源出有:
  • 源流一
源于芈姓,芈姓中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姓氏。最直接得姓史祖是楚国公族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贲皇封地,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若敖之乱,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在晋国与楚国交战中,伯棼之子贲皇技献晋国使晋国取得战斗胜利。后世传有楚才晋用的典故: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晋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苗,遂为商周古国,西周初国亡,成为周邑。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楚国氏族伯棼及其子孙定居河南济源苗亭,遂这支楚国大夫子孙姓氏为‘苗’。在济源当时记载土壤肥沃适宜耕种,有对联曰“草长莺飞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描述当时地理环境。
  • 源流二
源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由于苗父根本不象后世医生们那样用“四诊”去诊病、用“八法”去治病,甚至也不用任何手术治疗,因此他只能算是一种巫医,如今看来,大概使用的是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在传说中,他为众多病人治过病,而且还疗效卓著,称其为“医”并不过分,因此,人们把他认为是“上古为医者”。(该起源存疑)
  • 源流三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蒙古族,回族中的汉姓,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满族中的苗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苗的,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 

苗姓得姓始祖

贲皇(斗贲皇),楚国公族,伯棼(又名斗越椒)之子。伯棼为楚国大夫,因不满楚王被奸臣所蒙,遭受奸臣陷害排挤,后趁楚庄王问鼎中原之机,发动兵变,但不久即被诛杀。贲皇恐祸及己,遂亡命晋国。晋待他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后晋楚交恶,在鄢陵大战,时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贲皇使献计于晋君,告之楚之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君纳之,大败楚军。是故史传楚材晋用之佳话。因贲皇食采于苗,后世子孙便以邑为氏,称苗姓,并尊贲皇为其得姓始祖。 

苗姓迁徙分布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遗址。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䜣 ,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大长秋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元末明初,战乱纷起,苗姓又被迫迁徙。据江苏沛县等地《苗氏族谱》载:元末明初,河南永城县东四十里苗桥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迁徙:一支迁汴京(今开封),一支迁夏邑,一支迁江苏沛县,一支迁山东,一支迁安徽,两支迁山西。另据河南新乡牧野区前河头《苗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我先祖兄弟三人(支)奉诏从山西洪洞县开始迁徙,一支迁往河北河间,一支迁往河南上蔡县,我先祖一支迁至河南新乡小冀镇北苗庄(老苗庄)。约在明嘉靖年间,我一世祖由北苗庄迁来前河头村。从明初迁来的二老发展到现在,族人已分布新乡周边十几个村庄(北、南苗庄,前、后河头,尚村、东黑堆、王小屯、后郭雷、段屯、请夏佛、骆驼湾、马村、耿庄、小块、马坊等村),衍生人口万余。前河头村更有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保留至今的苗氏宗祠(已成功申请新乡市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乾隆年间,由苗氏经厅公、温公编撰的《苗氏族谱》,芳辰公创立的苗氏《六十四派》明初,政府从山西向河南、河北等地大规模移民,山西长子县西张堡村苗子实迁到河南武陟县西南大封村。苗子实有4子,长子迁今武陟大司马村,后裔分迁今温县赵堡等地;次子迁今新乡市七里营,后裔分迁南庄等村;三子迁今武陟乔庙,后裔分迁今荥阳市古荥等地;四子仍住大封村,后代迁修武、焦作、温县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苗子实的这一支后裔目前有11000余人,仅大封村苗姓就有3500多人。另据河南西平县苗堂村《苗氏族谱》载:始祖苗公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西平县苗堂村,后分居于苗张村。河南禹县《苗氏宗谱》载: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一老妪率子、侄四人迁来河南,长子苗立本定居禹县神垕镇,次子苗立家定居郏县苗黄庄,三子苗立诚定居襄县苗府村,侄苗国宝定居禹县白沙村。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苗氏后裔到海外经商、求学、办企业,有些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与此同时,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和台湾地区也有不少苗氏族人子孙回中原和故乡寻根谒祖,投资办厂。苗氏子孙不管在国内国外,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当代苗姓的人口大约110万左右,为全国第一百四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河南是苗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苗姓人口的32%。

苗姓姓氏故里

河南济源

苗姓济源市苗氏宗谱序

轩辕黄帝登天坛祭天战蚩尤《济源县志》开篇即是。赐子苗龙择太行径塞龙发脉中定居循祭盛传民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龙在其数成为帝王人物的专用名称华夏民族的图腾。人为苗氏、土为苗地、庄为苗邑 、政为苗亭。自汉桑钦《水经》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溴水出原山勋掌谷”见书后、苗地苗邑渐隐,一勋掌叫响怀府八县。毛泽东亲批资治通鉴,见169——陈纪三:起召阳协洽晋柔兆,阉茂凡四年,世祖问皇帝下,齐诏书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勋掌殷称国,周作邑,秦汉置亭,北齐筑城,唐宋元明清设镇,共和国建乡扎区,始终保持着一方小都邑的行政建制权利体系,是晋封贲皇食邑于苗以地为姓的所在地。其他书说与此不吻合的外错原因,是清修《济源县志.卷二.古迹.九》勋掌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一作勋掌、魏高欢筑以御西魏《济源县志.卷未.识余.四》“武成帝河清二年四月,斛都率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今封门口》西”等失误所致,卷二方向对,人错。卷末方向错,人对。勋掌远在轵关东北四十里,别书对苗亭据志引用自然不准确。《通志氏族略》记苗出自芈姓。查《康熙字典》“苗古文宀目木 ,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汉许慎《说文解字》无古 字及其注。说明古 字系苗氏元祖初用字,远在汉前,秦统一文字后改用标准苗字使用至今。考贲皇生于春秋末,东周弱,五伯征的时代。系黄帝后、颛顼支,重黎脉,祝融族、陆终妻鬼方女所生六子,季连半姓,传至鬻熊,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遂以熊为氏。周封熊绎国楚子爵都丹阳。五传熊渠,僭周称王、又八传至熊仪。是为若敖开始姓斗,斗熊半昭、屈、景同为楚王室公族大姓。若敖娶陨子之女生斗伯比。比亦婚陨女生长子斗谷於菟,表字子文。三楚称子文为最大贤者。次子斗越椒,字伯棼,文子斗班,字子扬,父子、侄叔三代为令尹。班子克黄字子仪。椒子贲皇,因父蒸野漳,筮狙庄王中原问鼎南归,兵败竟陵清河桥被罪族,避祸奔晋。鄢陵等役,楚材晋用功著,晋封大夫,食于苗,更姓苗贲皇。贲皇逝后晋遭“六卿擅权”三家分晋而失国,贲皇官秩家牍随之失考。成为苗氏从战国到唐宋的空断代,形成了豫济勋掌老根苗,晋长治上党郡望苗。鲁定陶济阴郡望苗,越金华东阳郡望苗,四大支系和堂号。

苗姓济源祠堂

在济源勋掌老根苗的世居地有中国苗姓最大的祠堂,坐落在勋掌城南大街中段,座南向北,东西长五十米,南北宽四十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祠前照壁溴水,石狮进为上舞台下阙门,天井院池,甬道正祠配房,厢房等群房建筑。正祠内供中祖苗全的神位、巨匾、楹联、圆碑、方碣、石香炉等蕴藏着丰厚的民间氏族庙堂文化。勲勋掌城中分布着九庙二寺十八堂两阁一庵,古典建筑,苗祠堂仅次于泰山庙、镇安寺。圆明寺列第四位,列十八堂之首。现有文物存量居庙寺堂阁的第一。拔贡在济源素有“大字苗令图,小字牛兰亭”两大书法家的盛称。祠内他写有“绥吾思成”巨壁大字,照壁石刻“胚胎由楚晋,为王者师为伯左者佐,发达在元明,以爵则了以官则郎”的对联,出其手笔。文溯鬻熊为周文王、武王之师,斗伯比、子文、班椒任楚令尹,贲皇封晋大夫,俱为王伯佐命弼臣的历史。褒扬勋掌苗氏在元明两朝五世,大夫的煌赫门庭。字出于颜而利于颜。他还在村东南高阜上写“魁星阁高壮东南,勋掌城古边西北”语句,是他在村东口文昌阁上又一名联。前有文昌高读雄文,后有祖师却听春秋。较为书法界称道的是“金炉脉延济源县,明月光增勋掌城”泰山庙会舞擞台柱牌联。把济源脉气,勋掌形胜,北齐相介。复姓斛律名光,字明月增建边防关城的考说广而告之。引出另一才子,酒同寅“建此城以御西魏”的结论。拔贡把雄强茂密宽绰精拙的颜体,写出沉稳锋利的书风。劲力倾倒小楷圣手牛兰亭与之深交。除拔贡书法外,祠堂楹柱上还有“动贻燕谋赋瓜瓞共快绵长”、“幽明罔间尚资爼豆焕先猷”、“献袭三陈缅祖德秋更凛霜”、“祖孙相绳曾以簪缨绵世□”等联语。特别是一槐莫虚栽务从根本地培起。告诫祠出后人,动掌苗氏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无关。元明两朝正是动掌苗姓辉煌之世,何来屠村戮人灭族燹祸。妄拉他人作祖?书写时间早与拔贡,属钟繇书派一路,惜无书者姓名,半数遗失难成对,令人遗憾。墙上嵌碣堂中竖碑,石香炉铭辞书法更是流派纷呈竟娆绽放。

苗姓济源祠堂记载

重农耕,繁人口,八代不闻朝政,至元发奋仕途。苗全、苗立、苗畅一门三大夫。畅子世荣元大都(今北京)佐巡警院使。同治徽州路总管府事 骑尉。苗道一、元代济源名观龙翔宫道士。苗大本明代人,苗畅子、世荣弟,洪武四年探花勒兵部郎中。苗琚、世荣子、世袭骁骑尉。苗森、邑乡贤达,够买山场创修金炉顶庙宇、勋掌田守忠真人修炼登仙遂成。济源名胜至今。苗天印清代人,顺治时任彰德卫千总。苗尔嗣,清代北樊人,顺治丙戌科举人《怀庆府志》编校。苗永魁清代蓼坞人,太学生,例赠承德邦,祠堂立石志德。苗大文,字宏郁,清代蓼坞人,任清河北道清书明吏事授登仕郎。同治四年授承德郎。苗亮采,清代人,乾隆46年府学贡。苗同文,清代人,同治六年旌表忠烈义士,位列县忠义祠第十一位,志有悼词。苗耘奄,清代人,名成东,教育家苗令庚、苗令图之师。县授“詹台雅宜”“共策治安”金匾奖。有“教泽碑”颂其德。苗令图,清代人,光绪丁酉科拔贡,直隶州通判,济源文章书法泰斗。苗鸿宾,清代人,光绪癸己武举。苗世忠,清代人,县忠义祠107名。苗信芳,清代人,县忠义祠第341名。

苗姓传统文化

苗姓郡望堂号

  • 郡望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伊 犁: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那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自古就同新疆和内地息息相关。远在汉朝,伊犁就以“伊列”之名载入史籍《汉书》。
  • 堂号
东阳堂:以望立堂。伊犁堂:以望立堂。惠化堂:源自唐朝潞州壶关人苗晋卿事。唐李固的《幽闲鼓吹》中,曾记苗晋卿一事。苗公落第归乡,途中遇一老人,自称知未来事。苗公于是问道:“我应举已久,有一第之分吗?”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来头,只管再问。”苗公道:“我久困于贫变,但求一郡守,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可见命皆前定,安知人间没有第二个苗公?苗氏堂号“惠化堂”由此而来。 

苗姓宗族特征

1、苗姓源于楚国公族大夫,人才辈出,可谓翘楚。2、苗姓虽不算人口大族,但其汉族苗姓各行各业人才却不绝于史书,尤其是唐宋以后,苗姓名人就更多了。3、渊源单一,血统纯净。

苗姓家谱文献

山东长山苗氏家谱两卷,著者待考,民国庚申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大开印本两册。江苏淮阴苗氏族谱,(现代)苗氏合族编修,198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淮阴市县小营东村、西坝村苗氏宗祠。苗氏族谱,(现代)苗氏合族编修,2001年稿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弥勒州弥勒县丫铺龙新瓦房。河南泌阳苗氏,(现代)苗中宪编修,2004年稿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泌阳苗楼苗氏宗祠。河南济源苗氏宗谱,(现代)苗鸿震序,2004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济源市勋掌城南大街苗氏宗祠(克井镇23信箱)。

苗姓宗祠楹联

  • 四言通用
源自芈氏;望出东阳:全联典出苗氏的源流和郡望。源出苗邑;系承贲皇:全联典指贲皇为楚大夫伯棼之子,奔晋,晋人以苗地相赠,其子孙因以为氏。惠行魏郡;威震河州:上联典指唐朝壶关人苗晋卿,字元辅,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政事与教化并行,惠政为人称道。唐肃宗时,任左相,封韩国公。下联典指北宋上党人苗授,字授之,历官供备库副使、西上阁门使,因功任河州知州。跟随李宪讨伐羌族叛乱,威震洮西。宋元祐年间官室保康军节度使。惠行魏郡;威镇熙河。同上。长水校尉;龙峰真人:上联典出汉朝有长水校尉苗浦。下联典出唐朝画家苗龙,失其名,因善画龙,人们以苗龙呼之。后得道仙去。会稽龙瑞宫东南一峰崛起,上平如砥,相传为苗龙飞升处。十才列选;两弟登科:上联典指唐苗发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指唐苗愔以兄弟二人相继登科事。
  • 七言通用
农桑辑要恩泽远;说文声订韵源长:上联典出元朝大司农丞苗好谦,城武人。勤政善学,官至御史中丞,有《农桑辑要》。下联典出清朝道光年间贡生苗夔字先簏肃宁人。治《说文》,精于音韵之学,撰有《说文声订》、《说文音读表》、《毛诗韵订》、《建首字读》等书。草长莺飞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此联为鹤顶格嵌苗氏“苗”字的析字联。
  • 十言通用
棣萼联辉,三场科名之盛;词华藻发,十人才子之班:上联典指唐朝人苗愔,长庆年间进士,他弟弟苗恽、苗恪也相继登科。下联典指唐朝苗晋卿的儿子苗发,擅长写诗,与卢纶、司空曙等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都官员外郎。义胆忠肝,佥羡真州明府;文华本行,特美太原参军:上联典出宋朝名宦苗再成,守真州,慷慨有大志。德佑中文天祥败走真州。再成延入城,与定抗元兵,城陷,不屈死。下联典出唐朝名人苗蕃的事典。 

苗姓字辈排行

  • 江苏
江苏建湖苗氏字辈:志守咸良德,佳才以振昌.江苏淮阴苗氏字辈:“万如寅东文志光华”。江苏宝应苗氏字辈:“定世邦桐(梓)惟,福禄寿喜财,田之宗春依,艳保国长树(恩),作善守祖德,开怀福寿昌,大家春日永,万世焕文章。江苏宿迁苗氏字辈:“玉德殿其法新”。江苏赣榆苗氏字辈:“…允运德建明礼…”。江苏东海苗氏字辈:“善恒松昌保东”。江苏沛县苗氏字辈:“厚德培成宪绪”。
  • 山东
山东临沂苗氏字辈:“文秀富君东,天纪玉传星,俊贵登希恩”山东枣庄苗氏字辈:“德新传兆义 忠厚建怀廷 勤有光荣志 方敬可世平”山东威海苗氏字辈:“国宝丰华,延祺承祉,农芹先业,儒习翰林”。山东曹县苗氏字辈:“贤德广继,发祥庆丰”山东日照苗氏字辈:“玉中为文石现春”。山东济宁苗氏字辈:“田征士如树之西恩培仲”。山东青岛苗氏字辈:“中京福启春”。山东沂源苗氏字辈:“希永兴本传记士衡”。山东章丘苗氏字辈:“万士庆长有”。山东寿光苗氏字辈:“得洪乃青……”山东桓台苗氏字辈:“永敬锡乃”山东嘉祥苗氏字辈:“悦先继景怀振兴正旺启”。山东兖州苗氏字辈:“贞世如树滋锡恩培宗繁”。山东邹城字辈:“安雨庆凡祥” 20世纪80年代新续字辈 “元锡振清宽 厚传衍景端 云深令奉茂 宪科肇士贤k……
  • 河南
河南睢县苗氏字辈:“忠孝传家久勤俭绍业远守成克永茂崇学方荣显建国先立志金光照华汉”。河南洛阳苗氏字辈:“学正道全理存心安……显明荣庆光昭建传志守克俊崇耀瑞延”。河南禹州苗氏字辈:“国之建嵩兹春雨凤槐宗和平谱后真成训业昭大华宣仰德教博爱令范广伟功河南沁阳苗氏一支字辈:“金含天庆忠恕立基典常致用瑞增露润恭厚仁义春广潮俊经纬泉周”。河南泌阳苗氏一支字辈:“忠信立基 典昌之永”。河南宁陵县苗氏字辈:于天希厚爱,在人当自勉,诗书福泽长,忠孝声名远。河南新乡苗氏字辈:肇源三晋 长发其祥 好善家庆 毓秀克昌景先传广 继来永芳 宜树大本 保天之良世承宗泽 庭绍清光 振兴洪绪 盛在东阳象贤崇德 作新自章 荫子丕立 应衍义方出自:河南新乡牧野区前河头苗氏宗祠《六十四派》
  • 河北
河北邯郸苗氏一支字辈:“春耕九余三”河北衡水苗氏:“肇梦建欣定坦植,万事克斯腾宗书,年广其雨民修正,耘培得华壹天墀,再逢丰秋永增恒,春耕舜用嘉禾兴,清绿轩前思元纪,历传芳声振宇寗”。
  • 安徽
安徽砀山字辈:君敬则臣忠希求爱法传安徽一支字辈:心民立同大小安徽怀远字辈:万长玉月成梁安徽六安:一本庆长青安徽阜阳:庆怀青应维世纪永昌安徽泗县:文志光华正可庆琰翊枥邵轩
  • 浙江
浙江舟山字辈:祗奉大有 裕国安邦 敬承忠德 嘉学传芳 立世永昌
  • 云南
云南红河字辈:应怀培景
  • 辽宁
辽宁字辈:近时宝祖太,宗作长春天。连永世德庆,荣锡克占先。秀泉井来芝,成文修凤殿。海信大生振,玖焕会平安。辽宁苗氏一支字辈:树丰生兆春。辽宁铁岭字辈:显德玉成庆兴春景正常全家皆孝善治国乃忠良。辽宁大连字辈:万新长治国,旭日要东升。仁德振家远,祥云大有兴。
  • 青海
青海一支字辈:发培养煜
  • 台湾
台湾一支字辈:永得锡乃
  • 其它
一支字辈:大克永之万梦然相亭守本田一支字辈:怀凤吉士传家保一支字辈:兴恒希文化廷应大

苗姓轶事典故

楚才晋用,贲皇,楚令尹伯贲(一作伯棼、子越、斗椒)之子。伯贲兴若敖氏之乱,被灭,贲皇奔晋。晋与之苗地,以为谋主。鄢陵之役,晋军豫备逃退,贲皇说:楚军之良在中军王族,栾书、士燮所将之兵改变行列去引诱楚军,中行、二却所将之军必击败楚左右两军,然后我们集结四军攻其王族,必大败之。晋人从之,楚师果大败。(前575年,楚共王时)对雍子,《左传》记载的是,晋国与雍子以鄐地。彭城之役,晋楚遇于靡角之谷,晋军豫备逃退,雍子却发命于军:“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师陈焚次,明日将战。”让该回去的人上路,放跑楚军俘虏,楚军害怕,在夜间溃散。晋国得以将彭城归于宋,楚国因此失去东方诸侯的归附。(前573年,楚共王时)然而同是《左传》,又将几乎相同的事情计算在贲皇身上,《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鄢陵之战,旦而战,见星未已。楚军主帅子反命军吏察夷伤,补卒乘,缮甲兵,展兵马,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宣令曰:蒐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乃逸楚囚。楚共王召子反谋,因子反醉,楚共王率军宵遁。(前575年,楚共王时)舔犊情深, 父子关系是人人都有的,也有舔犊情深的。给事中苗粲身患中风话都说不出来,而他的儿子苗缵正赶上要参加进士考试,高考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年一度,苗粲虽说口不能言但心里却殷切的希望儿子能够考中进士。考试的前一天,苗粲的病情加重,苗缵既想去参加考试又担心父亲的病情随时会有不测,到时候自己如果不在身边那就是不孝将会留下终身的遗憾。于是就在纸上写下了请示报告,询问父亲是否允许自己去考场。当时苗粲勉强能够拿起笔,只能写出最简单的字,看了儿子递过的那张写有文字的纸,他握住笔颤颤悠悠的写下了一个字,这个字只有两画,但意思表达的十分清楚,那就是“入”字。得到父亲的许可后,苗缵奔赴考场,而且是一举中第。苗粲子缵应举,而粲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临试,又疾亟。缵乃为状,请许入试否?粲犹能把笔,淡墨为书曰:入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其年,缵及第。(出《嘉话录》)

苗姓姓氏名望

苗晋卿:潞州壶关人,唐代宰相。苗奉倩:唐玄宗时期人,生卒年不详,天宝七年(748)任处州刺史。苗稷:唐宪宗时期人,元和十四年(819)人任处州刺史。苗发: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苗晋卿十个儿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苗海潮:下邳(今江苏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六一三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击隋军于江淮一带。后降唐。苗台符:六岁能作文章,聪明无比。十几岁博览群书,著《皇心》三十卷。十六岁考中进士。张读也是很小就擅长吟诗作赋。十八岁中进士。跟苗台符是同年。两人又一起在少师(官名)郑薰(任宣州地方官时)那里作佐官。两人经常在宣州西明寺的东廓下,张贴他们的诗作。有人暗中批注说:两个前进士,一对阿孩儿。苗台符十七岁死去,神童英年早逝。张读做到礼部侍郎。著作有: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苗蕃、苗愔、苗恪:潞州壶关人,唐代大臣。父子三人均为进士出身。父苗蕃累官至太原府参军。苗忄音娶宰相牛僧孺之女,官至户部郎中。苗恪历官洛阳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苗训:河中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术,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宋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苗时中: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宋代名宦。苗仲先:通州人,字子野,为北宋徐州太守。苗授: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将领。以荫补官,在攻打羌、西夏等战役中,屡立战功,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后以保康节度使知潞州。其子苗履亦为宋将,累官至天武都指挥使。苗 履:宋将,累官至天都节度使。苗傅:上党人,南宋将领。累官至统制官。后与刘正彦发动叛乱,逼高宗让位于太子,被勤王之师击败,并被俘杀。苗翊:南宋将领,参与了清君侧的苗刘兵变,企图威逼利诱赵构抗金。苗再成:南宋官吏,南宋抗元三杰之一。累官至真州知府。文天祥败走真州时,被其请入城中,共商抗元大计。如果不是苗再成抗旨不尊,文天祥早就被杀死在真州城下,更没有后世的《正气歌》。后死守孤城,城陷,不屈而死。苗道润(?-1218)金代骠骑大将军、留守中都苗道润,河北九公中的大部分都是苗道润的手下。贞祐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汴,河北义军集结,抗击蒙古兵。他“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金史》)。累至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兼知中山府(河北定州)事前后抚定五十余城。兴定元年(1217)奉诏恢复中都,与诸军不和而相攻。次年被易州贾瑀诱杀。苗善时:元朝词人,留有词作《步蟾宫》和《望江南》:苗道一:元朝全真教第十二任掌门、第十七任掌门,回首王重阳祖师创教至今的八百年来,至苗道一,元武宗在至大三年(1310),加尊全真教的祖师和重要弟子,北五祖由真君升帝君;北七真由真人升真君。其后,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南北归宗,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上层丹鼎大派。苗好谦,我国古著名农学家,元代成武焦村(今成武县汶上集镇前苗楼村)人。初任都察院属员,延祐三年(1316)年升任淮东廉访司佥事,因“善课桑农”,皇帝“赐衣一袭”,后入朝为司农丞,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受到皇帝赞许:“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遂命刊印千册,散之民间。并晋升苗好谦为御史中丞。苗衷:凤阳府定远(今属安徽)人,明代大臣。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有《史阁纪闻》、《归回录》、《雪窝稿》。苗汝霖:明代军事家,生卒不详。嘉靖五年丙戌科二甲进士(第四十二名),山西朔州人,官至兵部郎中,其父、子均为兵部名将,曾驻守山海关。善诗,现存作品仅余一首,墨迹至今保留于山海关: 登亭试问秦皇岛,海上神仙信有无。今古几人能化羽,乾坤何处是蓬壶?苗朝阳:山西河曲人,明代官吏。万历五年进士。历任新蔡、杞县知县,以廉能称。升兵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少卿。苗澄:字大生,为清初重臣(正一品)。直隶省顺德府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人,曾任河道总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直隶总督、四川总督、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光禄大夫等职,约卒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 苗焕:字尔章,又字文峰,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六月十三日。21岁时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科举人。苗胙土:字叔康,号晋侯,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初九日生于保宁府官邸,两个哥哥分别是苗有土和苗广土。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戊午科举人。苗国综:清汉军镶白旗人。雍正二年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官至天津镇总兵。苗坦之: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省连云港人,南宋苗再成十九世孙。在世七十多年,十五岁时陪父苗培元到海州衙门打官司,开始诉讼。十八岁中秀才,辅许乔林编校《海州文献录》一书。因其劲悍剽轻、机智超群,官府便黜其廪生资格。虽平生布衣,但苗不畏强暴、斗贪官、惩劣绅、治恶痞、助穷苦、济贫弱、平冤屈、扬正气、深受广大群众称颂,其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苗自芬: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省连云港人,嘉庆辛末科进士,官国子监学正衔。苗沛霖:安徽寿州人,晚清一代枭雄。诗人。 苗 夔:清代语言学家。字先麓(1783-1857),直隶肃宁人。其他:因任官、经商、避兵、躲难迁徙离开得姓故里济源后向全国发展三大郡望。其中更是名人辈出,称雄于史。汉朝有长水校尉苗浦,兵枝巧家苗子、新莽国师苗䜣、父城长苗萌、幽洲牧苗曾、苗礼、东阿侯苗光。隋有义军首领苗梁、唐有宰相苗晋卿、御史苗丕、博士苗舜卿父子三人。苗番、苗习愔、苗恪、父子三进士,大历十才子诗人苗神客、谏议大夫苗拯、画家苗龙。宋有军师苗训、子太子洗马苗守信、兵部侍郎苗时中、破鬼章的苗授、讨生羌镇洮西的苗都指挥使苗绶、统 官的苗傅,与文天祥联兵抗元就义的苗再成。金中都(今北京)经略史苗道润。明兵部尚书作 苗衷、太子少师苗朝阳、佥都敕史苗胙土。清天津镇总兵苗国综。作家苗萁,太平天国奏王苗沛霖。山西襄垣县大黄庄村苗氏家族依然人才辈出,苗雨润,字霖森,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留学归来,维护民国,护法有功,荣获“宝光大授嘉禾“奖章,是北京第一届参政院议员。致力教育事业,创办公立小学141所,私立霖森高级小学一所,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苗逢澍,曾任西康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苗逢润,曾任航天工业部624研究所党组书记,所长;苗枫曾任晋中地委书记;苗润生曾任焦作市委书记;苗满余曾任安阳市文化局长;苗茂林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6集团军司令部直政处长;苗鸿喜曾任湛江市二轻局长。苗逢澍,1916年3月生,山西省襄垣县人。历任晋绥五地委组织部长、山阴县委书记。任康定军分区第一任政委、军管会主任。曾任中共康定地委书记,西康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四川省委常委、省监委书记等职。苗海南(1904—1966),原名世循。桓台县索镇人,企业家、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苗开霖:河运王者。苗世基的玄孙——木头峪苗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苗开霖伙同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兄弟苗相霖、苗旺霖和苗济霖,道光末年至光绪初年的二十年里,“义和堂”船运的货物吞吐量在同行业中一直遥遥领先,占秦晋峡谷总吞吐量的70%,成为碛口最大也是信用度最高的商号之一。苗时英:清光绪乙酉科拨贡;苗龙池:清藏贡,紫阳县训导;苗德章:清藏贡,高陵县训导;苗俊良:清藏贡;苗德本:清禀贡;苗采亮:清禀贡;苗立本:清禀贡;苗重华:清贡生,洛川县训导;苗滋荣:清贡生;苗晋臣:清贡生,山西试用经历;苗晋贤:清禀贡,咸阳县训导;苗天培:绥德、定边等县知事;苗相霖:以子重华诰赠修职郎;苗子勤:甘泉知县老 干 部有苗从模:省军级,曾任陕西省公安厅厅长,政法委书记,省委常委;苗守魁:地师级,曾任中国海军北海海舰队政委;苗 毅:地师级,曾任陕西警官学校校长,公安厅处长,副厅级待遇;苗常茂:地师级,曾任榆林高专校长、书记专 家有苗庆生:中国原子专家;苗景芳:国防公办研究员;苗常实:南京食品专家;苗常茂,1929出生于木头峪乡木头峪村,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苗庆霞,女,1952年出生于木头峪乡木头峪村,延安大学教材管理中心主任;苗小森,1957年出生于木头峪乡木头峪村,延长油矿管理局档案处副处长;苗 勇,1961年出生于木头峪乡木头峪村,榆林学院体育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苗公俭,著名导演,先后担任绥德剧团团长、陕西省戏曲院党委书记;苗林林,武生,原陕西省歌舞团团长;名小旦苗迎春,名司鼓苗金锁、苗晋仁、苗少峰,名生苗庆丰等。苗丕一,(1916-2005),山西省长子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西藏工委波密分工委书记,西藏军区第53师师长,中共西藏工委昌都分工委第二书记,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九大代表。苗丰强(1946—),字丰健,苗育秀之子,苗华斌之父。山东牟平人。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加州圣克来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在美国电器公司工作,历任工程师、业务经理。1976年返台后与吕凤章等合组联成石油化学公司,任副总经理,1979年升总经理,并接办神通电脑公司,任董事长。曾成功研制微机连接各型电脑技术,实现所属工厂全面自动化,在国际享有盛名。现任联成石化公司总经理,神通实业、神达电脑、华光电脑、联通电子、中国嘉通资讯等公司董事,电脑公会常务理事。有“合资先生”之称。苗永庆,1941年9月19日生,山西省晋城市人,先后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4年班、海军航海学校作战高级班第10期、三军大学海军学院1978年班、美国海军大学参谋班1974年春季班、三军大学战争学院1985年班。海军二级上将,2002年1月24日任台湾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苗天(1925年12月6日-2005年2月19日),本名苗延林,生于江苏铜山,铜山师专毕业,台湾、香港1960年代-1990年代著名演技派电影、电视剧演员,多饰演反派角色。苗侨伟(Michael Miu,1958年6月18日—),香港著名演员,人称三哥,也是艺视眼镜(现时亮视点)的创办人。苗圩(1955年5月-),河北昌黎人。合肥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中共党员,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等职。苗华(1955年11月—),祖籍江苏如皋,出生于福州,国防科技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毕业,本科学历,现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将军衔。苗鸿冰:籍贯湖南,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曾是一名在石油系统从事党团工作的国家干部。1993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号召下,苗鸿冰辞职下海,投身于陌生的服装行业。12年过去了,苗鸿冰一手打造的中国女装品牌——白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装品牌。苗连生:河北保定人,优秀民营企业家。1987年创建英利,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领域,2007年带领公司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和北京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商业管理学学士、项目管理硕士。现任英利集团董事长、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主要成就:第一家赞助足球世界杯的中国企业;2012年光伏组件销量全球第一;拥有光伏行业两大国家级研发平台;熊猫、藏铃羊电池技术世界领先;第一家加入碳减排先锋的中国企业。苗海忠,男演员,1968年10月6日出生辽宁本溪市,曾用名苗皓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苗阜:1982年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相声演员。 苗春水:1984年11月22日生于内蒙通辽科左中旗,是中国光通信一线品牌厂商-光润通科技创始人。

标签: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上一篇马姓

下一篇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