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历史发展
姜姓姓氏起源
- 源于烈山氏,出自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姜水,属于以居邑名为姓。任姒,少典正妃,名女登(癸),感神龙首尔生炎帝。 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 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 源于“癸”。癸+女=姜。“姜”姓本意女癸所生,女癸之后代(有些史籍误作“女登”,当为“女癸”)。有人皇部落,居任,任有女癸。女癸,嫁给帝,其所生子皆赐姓曰“姜”。癸+女=姜。女癸享大鼎祭祀,庙号“母癸”。姜姓后人绝大部分都是女癸之后。另据甲骨文字义,姜是癸女合体字,即癸女所生之意。癸+女=姜。壬娶女丁,产生了皇,皇族逐渐强大,又产生了帝族(戊娶癸)。女癸嫁给帝,所生的后代就是姜姓。
父 娶 母 | 儿子 | 女儿 | 母+父=合文 | 其它合文 | |
皇 | 壬 娶 丁 | 戊 | 己 | 丁+壬=皇 | 丁+壬=中 |
帝 | 戊 娶 癸 | 甲 | 乙 | 癸+戊=帝 | 癸+戊=羲 / 舜 女+癸=姚 / 姜 |
殷 | 庚 娶 乙 | 丙 | 丁 | 乙+庚=殷 | |
商 | 丙 娶 辛 | 壬 | 癸 | 辛+丙=商 | ( 高辛 ) |
夏 | 甲 娶 己 | 庚 | 辛 | 己+甲=夏 |
- 源于桓氏,出自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属于以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 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宋书·吐谷浑传》记载,南朝宋时期,西南地区有羌族人改汉姓姜姓。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姜姓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姜氏。
- 源于女真族姜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姜姓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姜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甘肃和山东。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姜姓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汉时,姜姓在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以东已经发展为大族,遂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国和南北朝时,姜姓已经在秦川陇、鲁皖苏浙地区蔓延开来,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陕西和山东。 唐宋时期,姜姓进入闽粤地区。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为姜。姜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姜姓大约有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浙江、河南、广东,这四省姜姓大约占姜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山西、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山东为姜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姜姓总人口的43%。全国形成豫、苏浙、广东三大块姜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姜姓大约有2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7%,为明朝第七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姜姓人口增长远远超过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山东、江苏,这三省姜姓大约占姜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陕西、福建、江西,这三省的姜姓又集中了19%。浙江省的姜姓人口约占姜姓总人口的26%,为姜姓第一大省。全国的姜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姜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全国形成了浙苏、山东两大块姜姓聚集中心。 当代姜姓的人口已达到46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姜姓人口由2 5余万增到了460多万,增长了18倍多,姜姓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姜姓人口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六省大约占姜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这五省的姜姓又集中了22%。山东是姜姓第一大省,约占姜姓总人口的11%。全国形成了东部鲁豫、东北三省两块姜姓聚集地区。在600年期间,姜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而且向东北的移民成为重要的流向。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山东东部,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8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7%,居住了大约43%的姜姓人群。在山东大部、河北东部、京津、豫鄂大部、皖苏浙、湘赣闽北部、广西北段、贵州、四川西部、重庆东南、甘肃西南、青海东南,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9%—0.58%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9%,居住了大约35%的姜姓人群。姜姓传统文化
姜姓郡望堂号
- 郡望
- 堂号
姜姓家谱文献
- 涟源上林姜姓六修族谱二十九卷,首四卷,(民国)姜鼎卿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河北青县南左所姜姓续修家谱上、下卷,(清)姜克昌续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 天津姜姓家谱六卷,(民国)姜宝堃重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天津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江苏泰州维阳泰州姜姓重修族谱四卷,(清)徐锡思纂修,姜时财主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 浙江兰溪东溪姜姓宗谱四卷,(民国)姜焕文重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姜坡村。
- 浙江兰溪姜姓宗谱十三卷,(民国)水链重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西姜村。
- 浙江兰溪风林姜姓家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村。
- 浙江常山姜姓宗谱不分卷,(清)钱登云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 浙江常山定阳姜姓宗谱二卷,(民国)姜学翁、姜连鸿重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 浙江常山姜姓宗谱十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大埂村。
- 浙江常山南洲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彤坑村。
- 浙江黄岩黄城姜姓家谱六卷,(清)姜丹书纂,姜景华续增,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东禅来经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 山东莱阳姜姓族谱十一卷,(清)姜柱等增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山东莱阳南古城姜姓家乘,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 山东金乡姜姓家乘二卷,(明)李建中纂,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金乡县卜集乡大姜村。
- 山东烟台通伸村姜姓族谱不分卷,(民国)姜世棻编次,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烟台市图书馆。
- 姜姓家谱不分卷,(清)姜国璜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 龙砂姜姓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姜继宗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怀此山房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 天水郡姜姓宗谱十五卷,首二卷,(民国)姜佑驽等续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 江苏太湖姜姓宗谱十五卷,首二卷,(民国)姜荫森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苏丹阳腾村姜姓族谱四十八卷,(民国)姜可生总纂,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余庆堂铅印本四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苏丹阳《滕村姜姓族谱四十八卷,(清)姜荣铨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余庆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上册,第四十五卷。
-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苏丹阳腾村姜姓族谱四十八卷,(清)姜定保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六卷下册、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上、中册、第二十二~二十三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第四十三~四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山嘉湖姜姓宗谱,(民国)姜宗义等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五~三十三卷、第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四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山嘉湖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下册、第三十四卷、第三十六~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卷、第四十一卷、第四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山潭源姜姓宗谱十八卷,(清)姜翟南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六~十八卷。
- 江山潭源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四~九卷、第十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山丽川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十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苏武进西林姜姓家乘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姜浚泉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湖南长沙姜姓合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森阴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之一册、第八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金华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享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苏泰兴延令姜姓重修宗谱,(清)姜一彰主修,李青迁纂辑,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乐颜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山东莱阳姜姓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七~二十一卷。
- 湖南湘阴姜姓族谱五卷,首一卷,(清)姜狱生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湖南湘阴姜姓族谱五卷,首一卷,(清)姜狱生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卷首。
- 湖南湘潭中湘姜姓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敬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六~七、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遂安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清康熙年间刻本三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六~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遂安渭川姜姓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姜名幸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遂安姜姓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名凰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第十卷、第十三~十四卷、第二十二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遂安姜姓宗谱,(清)姜学昭等纂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卷、第十二~十四卷、第二十二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遂安新定渭川姜姓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姜修广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二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遂安城西芮坂姜姓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姜宝书等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遂昌昌坪姜姓家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鄞县鄞东姜姓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军鹏等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凰林姜姓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贻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湖南宁乡姜姓十修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柳堂等修辑,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云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浙江余姚姜姓世谱十集,(清)姜联福等纂,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余姚敬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姜姓家乘,著者待考,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姜姓族谱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姜姓宗祠楹联
- 四言通用联
- 五言通用联
- 七言通用联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姜姓字辈排行
唐朝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字辈:“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起姜姓统一字辈:“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为“孝”字辈开始续延。姜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姜姓历代名人119名,占总名人数的0.2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十二位;姜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5%,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五位;姜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8%,排在并列第七十一位;姜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7%,排在第七十四位。姜姓古代
最早的是西周时的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后裔姜小白(齐桓公,姜姓吕氏)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彭城广戚人、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三国时有天水郡冀县人、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姜维;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祖籍甘肃兰州的左相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饶州鄱阳人、著名词人兼音乐家姜夔;南宋还有濠州人、抗元名将姜才;明代有瑞安人、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江苏扬州人、书画家姜彭,浙江慈溪人、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如皋人、女书画家姜宜,善墨兰及竹石,工诗;钱塘人、画家姜思周,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象山人、乾隆进士姜炳璋,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姜桂题;姜姓近现代及当代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姜恩柱。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画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国画家姜东;国学大师、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姜亮夫;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姜立夫;浙江苍南人、数学家、拓扑学家姜伯驹;祖籍山东烟台的国家特一级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祖籍河南郏县的易学家、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姜智元;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生态学家姜春云;沈阳市政府副市长,民进辽宁省副主委姜军第二十三届全国学联副主席姜风鸣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姜文绵阳微电影协会荣誉主席姜联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增伟。姜姓研究考证
经考证,从姜尚起到如今,历史上共有102个氏都是从姜姓繁衍而来,有的姓氏还有别的起源,但是姜姓却是他们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其中包括吕姓、许姓、章姓、谢姓、齐姓、高姓、国姓、雷姓、易姓、方姓、文姓、申姓、卢姓、柴姓、庆姓、贺姓、纪姓、薄姓、赖姓、盖姓、丁姓、查姓、封姓、邱姓(丘姓)、崔姓、骆姓、左姓、充姓、逄姓、连姓、向姓、谷姓、聂姓、尚姓、焦姓、柯姓、饶姓、景姓、浦姓、厉姓、强姓、斜姓、晏姓、檀姓等64个单字姓氏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申屠、公牛姓等38个复姓。 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话,姜姓的分支姓氏则达到247个。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