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姓历史发展
雷[雷、靁,读音作léi(ㄌㄟˊ)]雷姓姓氏起源
- 源流一
- 源流二
- 源流三
- 源流四
- 源流五
- 源流六
- 源流七
雷姓得姓始祖
方雷。炎帝神农氏的第九代孙名雷,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其族称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方雷氏的后代有以国为氏者,称雷姓。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雷姓各支始祖
雷登高:江西吉水县人,有六子,于明季景泰间迁武陵梁山。雷姓迁徙传播
雷氏是一个历代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六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3%左右。先秦时期,雷姓活动限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史书上很少有记载。直到秦汉,雷姓东迁安徽、江西,开始在东部发达起来,形成著名的豫章雷姓大族。魏晋南北朝是雷姓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北氐族以及巴蜀蛮中兴起和汉化改雷姓。唐宋时期,雷姓除继续在西北发展外,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成为主流,到明朝时,雷姓的重心向南和东南移动,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尤盛于赣闽地区。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雷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雷姓大约有1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姓氏排在第七十七位。当时雷姓第一大省是陕西,约占全国雷姓总人口的53%。雷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这二省雷姓大约占全国雷姓总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河南、广西、湖北、福建,六省的雷姓占雷姓总人口的29%。全国形成了陕甘、江西两块雷姓聚集地。明朝时期,雷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雷姓人口的增长率为负值。面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雷姓一直活动于北方地区,自然遭到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福建,这三省雷姓大约占4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陕西,这四省的雷姓又集中了27%。江西为雷姓第一大省,占雷姓总人口的30%。宋元明期间,雷姓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西北向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赣湘闽、西北晋陕川两大块雷姓聚集地,雷姓人口重心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当代雷姓的人口已达到30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雷姓人口由15万增到300余万,增长了20倍,雷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雷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陕西三省,大约占雷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湖北、贵州、河南、福建、广西,这五省区又集中了30%的雷姓人口。四川为当代雷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雷姓总人口的16%。在近600年中,雷姓人口主流是由东南部向西北、西部强劲地回迁,雷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移动。全国形成了西北陕西、西部川鄂贵湘、南方福建三块雷姓聚集区域。雷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陕渝、湘黔桂、云川东部、甘肃东部、晋豫西部、鄂赣粤大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新疆西南,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2%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6%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1.7%,居住了大约56%的雷姓人群。在云南中部、四川中部、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东部、内蒙古中部、山西中部、黑龙江西部、豫皖南部、湖北东北、江西北部、浙江中部、福建西部、广东东部和南端、台湾北端、新疆西北,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8%一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8%,居住了大约20%的雷姓人群。雷姓姓氏文化
雷姓郡望堂号
- 郡望
- 堂号
雷姓家谱文献
东郡雷氏族谱二卷,(明)雷金声纂修,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上海青浦雷氏统宗谱,(清)雷补南续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上海青浦雷氏统宗谱,(清)雷国光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雷氏宗谱十卷,(清)雷显文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冯翊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山雷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福建晋江关山雷氏族谱,雷殿邦、雷信国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雷氏四修族谱十三卷,另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甲戌年(公元1922年)满易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今缺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湖南武陵、桃源雷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冯翊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四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雷氏三修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丰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雷姓字辈排行
重庆永川雷氏字辈:"三千正栋腾云凤 四季青天碧化龙"。雷姓宗祠对联
- 四言
- 七言
- 十言及以上
雷姓姓氏名望
雷震子: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角色。雷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雷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雷震:(1897-1979)浙江省长兴人,政治家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雷万春:(701-757)唐代名将,忠良儒将,涿州人,祖籍地潘阳,本名雷震,官名万春,字鸣空,又字一元。雷海青: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雷简夫: 力荐三苏,旷世伯乐雷三益: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雷发达: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雷以针: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著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雷学淇: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著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雷补同: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雷铁崖:四川省自贡人,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原名昭性(1873-1920),字泽皆,后改詟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曾介绍王云五、杨杏佛、胡适之入同盟会,并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另还创办《鹃声》、《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华日报》宣传革命。雷经天:广西省南宁市人,著名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等职。 雷洁琼(1905年9月12日—2011年1月9日),女,广东台山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名誉主席。 雷钦(1915-2014),福建省上杭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 雷永通(1918-1969),江西省兴国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雷英夫(1921-2005),河南省孟津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雷绍康(1913-1974),湖北省大悟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雷起云(1915-2007),陕西省澄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各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雷鸣球(1942.6-—),湖南省祁东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雷杰(1945.2.16-2001.3.8),安徽省萧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雷春浓:男,1939年8月生,四川合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盟员。专著《现代高层建筑设计》、《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编写教材有《高层建筑设计》;参编的教材有《园林与景观设计》、《工厂总平面设计》等;发表论文10余篇。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平:演员,1921年出生于四川长寿,抗日战争初期走上话剧舞台,在“延安青艺”成名、为新中国第一个专业剧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贡献其毕生精力的艺术家。雷杰:9月生湖南衡阳市常宁人,中国内地导演,国际青年导演雷姓研究考证
雷(Léi)姓源出有: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