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姓历史发展
乔姓姓氏起源
- 源流一
- 源流二
- 源流三
- 源流四
- 源流五
- 源流六
- 源流七
乔姓得姓始祖
桥勤。东汉时,桥玄官居太尉,其五世孙桥勤,任北魏平原内史,从孝文帝入关。西魏取代北魏,桥勤之孙桥达为丞相宇文泰臣属,宇文泰后被其子北周孝闵帝字文觉追尊为文帝。宇文泰命改桥姓为乔姓,意取高远。其后天下桥姓几乎都改成了乔姓。乔姓迁徙传播
乔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人口约二百零五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3%左右。 乔氏最早出现于少数民族之中。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北方匈奴贵族有乔氏,代有辅相(宰相)。 东汉时期,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附汉朝,遂与汉人相融。 晋朝时有个乔智明,系出鲜卑族。南北朝时桥勤改姓乔,视为汉族乔氏始祖,陕西西安(西魏都城)即为其族人发源地。此支黄帝后裔乔氏族人早在东汉时已分居于今安徽潜山、河南商丘等地。桥勤曾官仕北魏、西魏,可见其族人南北朝时又有散居山东、陕西等地者。其中以河南商丘一带人丁最为兴旺。 隋、唐时期,乔氏族人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河南商丘乔氏已成望族,以“梁国”为其堂号。 五代时期,乔氏人口剧增。 宋、元时期,北方乔氏族人有避金人、元人之兵祸而南下者。此期间,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氏名人入载青史。如宋朝有高邮(今江苏高邮)进士乔执中。东阳人(今浙江东阳)乔行简,封鲁国公。元朝有戏曲家乔吉入居浙江。 明朝有大槐树乔氏东迁山东、河北,西入陕西,南下河南、江苏等地。 清朝有沿海乔氏族人入台,进而迁徙海外者。另外,明清之际,乔氏名人以盛于前代之势涌现,此期乔氏族人达到历史最为鼎盛时期。 今日乔氏族人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为多,这四省乔氏约占全国乔氏人口的65%以上。乔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乔姓大约有近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乔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乔姓总人口的19%。乔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浙江、山东,这三省乔姓大约占全国乔姓总人口的56%,其次分布于山西、甘肃、江苏等省。全国初步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向外逐渐梯度分布状。明朝时,乔姓大约有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排在第一百三十位以后。宋、元、明600年中乔姓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人口增长率。乔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江苏,这五省集中了乔姓人口的91%。山西为乔姓第一大省,占乔姓总人口的43%。在宋元明期间,乔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中原向西北、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方晋秦冀豫、东部江苏两块乔姓聚集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乔姓人口已达到170多万,排在全国第一百零八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乔姓人口达220万,在全国百家姓中排名88位,正式入围前百强,约占全国人口的0.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乔姓人口由11万激增到170多万,增长了15倍多。乔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乔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江苏、山西四省,大约占乔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河北、内蒙古、陕西,这三省区又集中了23%。河南为当代乔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乔姓总人口的24%。全国形成了北部豫晋冀、东部鲁苏两个乔姓聚集区。在600年间,乔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由东南向中原和北部的回迁成为主流。 乔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内蒙古中部、晋豫、京冀大部、宁夏北部、陕西大部、山东西端和东部、皖鄂北段、黑吉东端,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3.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5%的乔姓人群。在内蒙古东部、辽宁大部、吉林西部、河北东部、天津、山东东部、江苏大部、皖鄂中部、陕甘宁南部,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0.33%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2.2%,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3%的乔姓人群。 乔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1.8%,A型占28.4%,B型占30.3%,AB型占9.5%。乔姓传统文化
乔姓郡望堂号
- 郡望
- 堂号
乔姓家谱文献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前三卷,(清)乔用迁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孝感乔氏族谱四卷,(清)乔用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乔氏载记二卷,(清)乔松年辑,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显月斋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梁国乔氏世谱不分卷,(清)乔廷木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乔松秀抄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乔氏宗谱八卷,(民国)乔先格主修,乔先信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南孟津绩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今仅存第一卷。续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乔氏支谱续修不分卷,(清)乔镛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乔氏支谱续修,(清)乔阶续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西介休乔氏宗传九篇,(清)乔元椿等撰,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大学图书馆。云阳汤纲洲乔氏七修宗谱六卷,(民国)乔大志等主修,乔贤玉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善益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新都乔氏家乘,(民国)乔明晰编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乔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金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东博山乔氏家谱三卷,(民国)乔廷权、乔廷恒重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三友堂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乔姓字辈排行
山东东平乔氏字辈:“家、冠、锡、允、秉、鸿、善、远、培、起、俊、业、吉”山东无棣大山乔氏字辈:"树、谱、序、宗、亲、本、源、昭、永、世、发、心、成、仕、进、皆、由、兹、推、致”河南商丘字辈:“宏而时永大,元世泽方正,懋(茂)德传家宝,同文庆国祥。立新维圣道,勤学继书香。积善声明广,宗儒统绪长。科普登崇峰,培才树英良。育人承功业,中华久远昌。(注:加粗部分为现在常见辈分,这是商丘地区目前后续完整版,其中“懋”字辈由于同“茂”,懋字不常用,不易识别,故现多用茂字)江苏睢宁一支乔字辈:“西 文 泽 宏 昌 祥 佳 定 康 安 帮”江苏高邮乔大庄:“方、松、宗、金、国、正、天、心、顺”江苏房山乔庄(库北)支字辈:“风 大 云 中 开 高 其 洪 光 寨”江苏新沂山后支乔氏字辈:“天廷伟,继增汉,万业建,满堂红”十二字,系“梁郡堂”后人山东泰安乔氏:泰安房村乔氏:(1)若义允永光,恭敬节天方,贤明崇盛世,兰桂代书香(2)继绪建荣田,福禄云亭落,振业厚春华(泰安大汶口乔氏:贤恒兆洪庆,学毓荣增祥)山东肥城乔氏字辈:兴学明洪善 忠厚传家远山东泗水乔氏字辈:“建允修尚志 元立友际长 景显仪维令 国运承续昌”。(乾隆三十六年修谱所排第十一至三十代行辈,黑体为现常用辈分。)山东荣成乔氏字辈:“廷聚文学昌辉茂克行邦山海通吉祥万年兆序礼”。山东日照乔氏字辈:“瑞祥征世运、圣代庆明良、令嗣承宗统、恩荣自久长”。江苏彤徒乔氏字辈:“广林秉文国鸿延旭兴德佰颜威明少廷宪人登科”。江苏乔氏一支字辈:“庆远荣华泽康定宗祖贤”。重庆万州乔氏字辈:世士承先 道在敦本懋(茂)德正新 光裕荣景家修廷献 经纶克展燮(xiè)理洪熙 文武同炳长发其祥 辅国盛鼎亿(亿)万斯年 芳徽庆永。安徽阜南乔氏字辈:“开庆传如印、恩龙继世昌、书田昭盛瑞、德寿启繁祥、怀新承家润、学道振庭芳”。安徽枞阳乔氏字辈:“春华秋实东”。安徽淠西乔氏字辈:“原有字辈(原称字派):治国山川 春体东多 传家克世 清正必先新立字辈(28辈): 立秀品 怀宏向 知全行宜 择善从新,尚文采 习力作 纯良明洁 成业济群附注:“传家克世”之后原是“继业为贤”现已决定改为“清正必先”。以上新立、新改的字辈,已由家谱申定代表会通过,可即启用”湖南株州乔氏字辈:“世德绍良始家声肇卫新命道盛庭用莴庆正光明启迪文礼运大开日升平宗风千古秀孙支万代宁”。乔氏一支字辈:“包太必益楚世光启廷之大开明先志宏昌克永承国正天兴顺宗相礼义定”。辽宁朝阳乔氏字辈:“……芳明天……”辽宁凌源乔氏字辈:“……德林国彦(树)占……”辽宁大连庄河乔氏字辈:“……正毓长安树德明……”山东泗水乔家村祖茔(2张)乔姓宗祠用联
- 四言通用联
- 五言通用联
- 六言通用联
- 七言通用联
- 八言通用联
乔姓名义图腾
乔是高而上部弯曲。会意字,上下结构,上面从“夭”,下部从“高”省笔,表示高而上曲之意。甲骨文中的乔字,乃是在“高”字的上端增加一个“弯钩”,表示主干挺直,上部可向外扩展,示意基础十分高大和牢固后可以向外延伸、弯曲和跨越,整体保持平衡,有高远之意。桥,指架在河溪水面上的桥梁,借乔的形和义,采用木料构筑而成,可见最早的桥,先人是用硬木造的。桥氏族以桥命地、命山,进而命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形成姓。乔姓文物保护
- 乔家大院
乔姓姓氏名人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乔松年:清代山西巡抚,徐满人。乔玄:(生卒年待考),号称乔公。著名东汉大臣。二乔(大乔和小乔),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容貌美丽。出生于吴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乔琳:(生卒年待考),并州太原任(今山西太原)。著名唐朝大臣。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任山东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2年卒。乔光烈:上海人,清乾隆进士。为官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历任宝鸡知县、湖南巡抚、甘肃布政史等职。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著有《最乐堂集》。乔世植:上海人,著名诗人。乔林:画家、篆刻家,如皋人。乔允升:明代刑部尚书,洛阳(今属河南)人。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属浙江),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人家。乔达:山水画家,燕(今属河北)人。乔行简:南宋大臣。浙江东阳人,光宗绍熙进士,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乔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属山西)人。乔知之:左司郎中,冯翎(今属陕西)人。乔维岳:官至太常少卿、寿州刺史,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人。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因乔门中有不许纳妾的家规,都是续弦。电视剧中的陆玉菡是虚构的,6妻中没有陆氏,6妻留下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信明:(1906~1963),湖北大冶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乔冠华:(1913.3.28—1983.9.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1974.11~1976.12)。江苏盐城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乔羽:(1927.11.16—) ,山东济宁人,剧作家、词作家,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乔军,生于1971年,江苏扬州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文工团歌唱演员。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后曾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深造。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经荣获文化部“文华声乐表演金奖”(国家最高级别政府声乐大奖),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听众最喜爱歌手金号奖——最佳男歌手” 等。乔红:湖北人,1975年 入选武汉市南垸坊小学乒乓球队,1980年 进入湖北省乒乓球队,1987年12月 入选国家乒乓球队,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正式退出国家队,2003年1月至今 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乔连升(1917-1984),河南孟津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入陕北公学、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区队长兼教员、晋冀鲁豫军政大学科长、华北军政大学大队长。建国后,历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大队长,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分院教员、教研室主任、副秘书长,中央统战部秘书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局长。乔学亭(1924~2011.11.04),男,山东省肥城人,成都军区政治部原主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乔学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中少有的参加了对日、对印、对越作战的代表,战斗经验相当丰富。乔欣:1993年11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内地女演员。乔任梁(1987年10月15日-2016年9月16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乔姓相关诗词
乔姓现代 权黎明 《乔家大院》二首
庚寅孟春过乔家大院感赋趁风紫气系寒梢,蚁客十方争晚郊。燕子归来终不入,画梁空守去年巢。过乔家大院口占汾滨烟气半遮纱,如鲫名流逐轻车。不识辋川松下客,只知灯笼出乔家。乔姓研究考证
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乔氏即桥氏也,后周文帝为相,命桥氏去木,义取高。”郑樵又注:“匈奴贵姓。世为辅相。”鲜卑族亦有乔姓,前赵乔智明是,乃鲜卑前部人,折冲将军。达斡尔族之乔姓,出自“洼兰”,汉意为“巧妙的”,后或取其意译“巧妙的”之首音“qiǎo”谐以音近之“乔”。而为单姓。傈僳族之乔姓,出自荞氏族,因荞谐以“乔”字而为姓。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