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历史发展
曾姓主要来源
- 来源一
- 来源二
曾姓迁徙分布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 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 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于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秦汉时,由于战乱等原因,曾姓从原本活动的山东、河南一带,迁移进入了河北、湖南、陕西、江西、广东等省。 曾宝之孙曾据,因避西汉末年王莽之乱,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举族南迁至庐陵县吉阳(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古县镇),是为吉阳房,庐陵则成为曾氏旺族中心,也是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曾氏祖地。曾据有二子:阐与玚(瑒)。曾阐的五世孙曾丞有三子:珪、旧、略。略居抚州南丰(今江西省广昌县东),为抚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临川市西)房。曾阐的十世孙曾震忽避乱徙居韶州(治所在今广东省韶关市南)为陆丰,为韶州房,曾珪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其十一世孙曾通则徙居交州(今广东省广州)。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频仍,社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加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所以曾姓在此期间也大量进入南方诸省,其一支徙居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尚有几支分别迁居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南阳(今属河南省)、江夏(今湖北省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省)等地。从而在唐朝之前就已形成曾姓遍布中国,名人不断涌现,家族势力日渐壮大的局面,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姓之一。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宗族发展速度加快,扩张、播迁亦为时尚。唐末,曾姓有入迁福建者。至宋末,由于战乱,外族入侵,曾姓又几度迁移。元明清时期,曾姓已播迁于各地。曾姓传统文化
曾姓郡望堂号
郡望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市、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省永丰县,也就是吉水东北地区),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省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武城郡,所在今山西省吉县。堂号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在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建立鄫国,灭国后太子巫逃往鲁国,后称之武城。 追远堂: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曾参“慎终追远”之意。此外,曾氏的主要堂号还有:“鲁阳堂”、“敦本堂”、“宗圣堂”、“守约堂”、“养志堂”、“若文堂”、“武城第”。等。曾姓门楣题辞
三省传家典出《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非常注意修身。“三省传家”由此闻名。曾姓宗祠楹联
●四言南丰撰史;西府养亲。——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世称南丰先生。曾奉诏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著有《元丰类稿》。下联典指北宋大臣曾公亮,天圣年间进士,历官会稽知县、郑州知州、开封知府,仁宗时任宰相。晚年被儿子曾孝宽(官端明殿学士)接到西府孝养,世人都以为荣耀。酒肉养志;童冠咏歌。——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武城世德;沂水家声。——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省身世泽;传道家声。——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曾参,孔子弟子。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下联典指宋·曾巩,主张先道后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南丰世泽;鲁国家声。——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南丰世泽;东鲁家声。——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南丰撰史;西府迎亲。——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三班判押;两浙屏藩。——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曾公亮为政有能声,至夜户不闭。累迁至同中书门下事。下联典指宋·曾致尧,出为两浙转运使,性刚直好言事。舜雩逸致;坟典淹通。——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大和保合;万福攸同。——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酒肉养志;童冠咏歌。——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武城世第;鲁国家声。——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三省门第;一贯家声。——曾氏宗祠“三省堂”通用堂联●五言东鲁家声远;南丰世泽长。——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鲁国家声远;武城世泽长。——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大学家声旧;万民气象新。——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堂联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邦。——孙中山撰(赠赐)曾姓宗祠通用联●六言才遇天麟地凤;志在沂水春风。——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七言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台湾省屏东市曾氏宗祠联,联以鹤顶格镶嵌“宗圣”二字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曾氏宗祠联 南北真传唯一贯;古今道学第三家。——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一部孝经贻世业;八家文蕴绍宗风。——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气象更新绵世泽;现归依旧焕人文。——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曾氏杨公祠“若文堂”堂联●八言以及上投杼逾墙,误疑贤母;跃舟赴水,饮恨贞妃。——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道德春秋,学继一宗圣;文章唐宋,名扬八大家。——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衍一贯薪传,圣道渊源昭万古;相三朝谊辟,官勋赫奕振千秋。——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传大学十章,明德新民,治人当先治己;衍孝经一册,敬亲思长,事父可通事君。——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泗水乐从游,亲炙既深,道统源流传一贯;明堂呈贺表,新奇无匹,文明炳耀列八家。——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道统绍一贯之传,师孔友颜,来者直开思孟;文章擅八家之誉,接韩步柳,同时并驾欧苏。——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基开宁化,念石壁生支,嘉应衍族,邑迁台疆,浓山沂水顾蒸尝。——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曾国藩撰曾姓宗祠通用联春风沂水,上下同流,江汉秋阳,后先合撰;地凤天麟,孙曾济美,芝山霞屿,堂构长新。——新加坡华侨丘菽园撰曾姓宗祠通用联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曾国藩(1811-1872)写给洞口县曾氏宗祠的楹联 宗祠楹联参考资料来源:曾姓家谱文献
谱名 | 编者及编纂方式 | 现储藏地(储藏方法) |
---|---|---|
福建南安·台湾曾氏族谱 | (清)曾庆云序,曾永和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钞本一册 | 台湾 |
福建宁化·曾氏世次源流族谱 | (清)曾光清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钞本 一册 | 台湾 |
福建平和·燕翼堂曾氏族谱 | (清)霞山氏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钞本 一册 | 台湾 |
福建同安·顶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 (清)曾昆和修清道光元年(1821年)钞本 一册 | 台湾 |
福建永定·太平寨曾氏家谱 | (清)曾玉音原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钞本 一册 | 台湾 |
福建永定·曾氏雍睦堂题名谱 | 清)曾玉音重修,曾味根续修,曾庄、曾文鳌三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39年)钞本 | 台湾 |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曾氏家谱 |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钞本一册 | 台湾 |
武城曾氏重修宗谱口口卷 | (清)曾纪湖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刊本 十一册 | 台湾 |
曾氏族谱不分卷 | 清)曾玉音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钞本 一册 | 台湾 |
广泽尊王谱系纪略不分卷 | 曾天爵1968年油印本平装一册 | 万万斋 |
曾氏先贤史略特辑不分卷 | (美国纽约)曾纯利 1958年纽约曾三省堂铅印本 平装一册 | 万万斋 |
台北市曾氏宗亲会会讯不分卷 | 曾氏会讯编委会 1962年台北市曾氏宗亲会、曾纪华铅印本平装一册 | 万万斋、北文献会 |
大界房(曾氏)四修族谱不分卷 | (清朝)曾广祚 1967年台湾学生书局景印本 精装一册 | 万万斋、北文献会、国史馆 |
宗圣志不分卷 | (明朝)曾承业宗圣奉祀官府、196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本 精装一册 | 万万斋、北文献会、国史馆 |
曾氏家乘五卷 | 曾克专1958年曾克专铅印本 平装一册 | 万万斋、省文献会(闽)、北文献会 |
金湖春秋(曾氏等家谱)不分卷 | 曾人口(曾启修) 1978年刊本 一册 | 犹他家谱学会缩微胶卷 |
开澎始祖诰公派下族谱不分卷 | 曾江海、曾其明、曾荣宗、曾根旺 1984年刊本 一册 | 犹他家谱学会缩微胶卷 |
龙山家谱不分卷 | 曾一平 刊本 一册 | 犹他家谱学会缩微胶卷 |
龙山派曾氏家谱牒(正本)不分卷 | 陈家驹民国六年刊本 一册 | 犹他家谱学会缩微胶卷 |
龙山世系,第六十五派才公直系考直系图不分卷 | 曾份1978年刊本 一册 | 犹他家谱学会缩微胶卷 |
鲁国堂上曾氏历代始太高曾祖考妣之神位不分卷 | 彭素娟(抄) 1985年刊本 一册 | 犹他家谱学会缩微胶卷 |
世系族谱(曾氏)不分卷 | 曾忠 1952年刊本 一册 | 犹他家谱学会缩微胶卷 |
曾姓字辈排序
地域、派别 | 字辈 |
---|---|
四川宜宾 | 成仕永远景,思彦祖宗智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日元维荣集学绍登鹏举 |
四川合江 | 文友仲大孝,万时绍应兴。梦汝如天杰,惟宗祖必荣。思承昌盛嗣,元开廷懋月 |
四川成都青白江 | 泰延文仲德,承仕和伯盛。纹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国正添新顺,家和祖德昭。孝义能为保,诗书可作调。圣世儒珍重,永有仕名标 |
四川泸州江阳通滩、宜宾黄伞、江安水清 | 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祖必次景应。添元水金可,永阳文世良。学贤道正愈,兴嗣载祖明。宗肃立凤鸣,齐起振家声。超群拔萃光前代,伟业丰功佐朝廷 |
四川泸州江阳况场、兴文 | 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汝九世从德,添元沔廷显。如单孔达昌,方凤忠肃恭。懿宣慈惠和,齐圣广渊明。允笃诚洪焕,图章万代隆 |
四川乐至、遂宁 | 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如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 |
四川广汉 | 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一任,存忠志万。维由义行,慎修正位。理启迪广,居仁有善。昌邦彦此,显永利成,国思天心顺,文宗世发长。德厚维先泽,道大显荣昌 |
四川金堂 | 克朗廷秀家永昌,儒修启绪选贤良。治平作用承先代,云集科名世泽长 |
四川隆昌 |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一品佐朝裔。居志国栋梁,英贤清泰邦。广章文明渊,成传右隆和。曰腾贵永新,光廷逢进德。国作忠良相,家乘孝为先。昌隆恩泽锡,富贵吉祥开 |
四川新都 | 历廷山淑,集熙培镒。源本为重,铭法新辉。基锡永秀,列代均宏,志(诚)广(渊)甫纹。人受士子庆,仁德仲希守。日统省元郎,冠起秀恒光。进鼎见臣清,恩纶大锡芳。徽远一德勋,华庆永生 |
四川自贡 | 广甫文法诚。有师道景开,芳凤简应声。联世庆繁祥,一品佐朝裔。居职国栋梁,英贤清太邦 |
四川成都 | 国正天星顺,家和万代兴。修身锦世泽,养志庆常丞。忠恕心源守,明新学术承。诗书门第显,勤俭古今纯。宗圣流徽远,武城衍派升。悦亲资继述,道脉识薰蒸。笃族昭雍睦,敦伦启瑞征。人文长蔚起,富贵用飞腾 |
四川泸县 | 伯子元鹏,泗万世祥。一品佐朝裔,居职国栋梁,英贤清泰邦 |
四川蓬溪 | 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学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经义先扬名。湖山凤翅秋声举,蒸水鲲鳞春雨惊。奕叶箕裘相递及,业隆族盛慎持盈 |
四川南溪 | 汝质章士登(元)。文运天开国,朝廷正上贤。学田时达字,德道永光清 |
武城派 |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
龙山派 | 圭壁呈云瑞,人文焕国华,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宏道经纶远,渊源德泽深;世应亨(63派)佳日,明廷佐圣君;文章华大国,学业秉彝伦;师范随时立,纲常恒古存;诗书相继武,作述先迎门,家运三星次,躬调七政尊 |
獭江派 | 洪伯子敦,肇元国志,经际克绍,贻谋燕翼,昭其世守,联以友敬,和厚致祥,永为家庆 |
福建晋江县内坑 | 克钦洪孚光玉锐淑懋耀惟种泽森昭德愈鸿 |
裕振公派 | 仁玉天章海,山水盛景长,富贵由天赐,承先启后长,英才宜正义,俊杰绍贤良,道德传家宝,文明增国光,平和昭吉庆 |
珍和县派 | 芳玉文章海山水,盛德文明进化祥,勋宏道大福盈堂,家传忠恕宜珍重,宝树芝兰永炽昌 |
广西玉林 | 贤才辅佐邦基茂,道德光昌宗祖荣 |
福建平和 | 子宗垂令绪,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开成规兆瑞,恒奕善绵礽,令德维绥祐,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光复振家声 |
湖南宜章平和 | 汝玉子壬必福永当大万承继世修德 |
四川岳池新塘 | 福志厚家道永隆昌 |
圭公 | 盛会家安定,应宣象愈贤,永绳高显达,还见向临传,作述常循序,享嘉每克全,类由居敬锡,栾运至连绵 |
金兰 | 德继仁行,文友仲大,孝万世绍,应兴梦汝,如添福唯,宗祖必荣,思承昌盛,嗣元开庭,懋日奇仕,振朝光允,守嘉兆志,民良国祚长 |
江西宁都 | 圣贤裔 孙谋期克绍 诚正达家方 |
顺德锦里 | 广立绍尚,伯良生宗,公和顺积,中英华发达 |
金盘 | 胜子达永德,文秀显朝廷 |
广东梅州市珊全村 | 贤才辅佐邦基茂,道德光昌宗祖荣 |
四川宜宾县永兴高坎和白花失主村烂泥沟 | 成仕永远景。思彦祖宗志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 |
湖南邵阳太平 | 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 |
四川宜宾县永兴 | 成仕永远景思念,祖宗志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 |
广西怀远县(今三江县) | 启学昌传有文明显继先庭恢为日省守训定宗贤 |
南丰二源吉水派 | 文章节义,性道勲名,志学而立,知命从心,齐家治国,兴让敦仁,求其在我,行之以诚,修身为本,明德新民 |
广东江门市鹤山县 | 胜(新)子达永德,文秀显朝廷 |
湖北省红安县八里镇 | 国大纲常永家和世泽长 |
统一辈分 |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
曾姓人口统计
中国曾姓人口约七百七十余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2%左右。曾氏是一个古老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曾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曾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曾姓人口约占中国汉族曾姓人口的66%。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重庆、广西、台湾、贵州。在湘赣粤闽大部、台湾、广西东北,曾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3%以上。中国形成了江南多曾姓、江北少曾姓的分布现状。曾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曾姓历代名人159名,占总名人数的0.3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六十六位;曾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42%,排在第五十八位;曾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7%,排在第七十三位;曾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省),孔子弟子,以孝著称,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曾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曾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曾辉(833—914),曾参三十九代孙,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官至平卢节度使。曾延世(841—923),为曾参三十六世孙,曾隐之五子,为曾氏龙山衍派始祖。自幼受慈母谕训,天资颖悟,十四岁时中二甲进士,出任光州刺史。曾文辿,后梁雩都人。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曾致尧(950—1007),字正臣,南丰人,北宋散文家,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曾布(1036—1107),字子宣,江西北宋建昌军(今属江西省南丰)人。曾易占之子,北宋嘉祐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作为王安石的助手推行新政,徽宗时任参知政事主张调和新旧两派,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曾安止(1048—1098) 字移忠,号屠龙翁。于熙宁六年登第,赐以“同学究出身”。熙宁九年再次应试,取得进士出身。初任丰城县主簿,后知彭泽县。后半生对泰和周边各地农业生产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去世前完成《禾谱》5卷。是继贾思勰《齐民要术》后又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慥(?—1155年)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今福建晋江人,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曾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进祀乡贤祠。曾从龙(1175—1236年)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字君赐,初名一龙,号云帽居士。北宋昭文馆大学士曾公亮四世从孙。赠少师谥号,封清源郡公,崇祀泉州府学乡贤祠。遗作有《曾少师诗文集》。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曾鲁,明朝时新淦人,官拜礼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礼》流传于世。曾琼,今福建莆田人,明代杰出的画家,其人擅画人像,号称“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画法曾风行一时,弟子众多且出众,被时人称为“波臣派”。曾铣,明江苏省江都人,嘉靖进士,以御史巡抚山东、山西,进兵部侍郎。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又名曾传豫(传字辈),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曾国藩弟,贡生出自。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曾纪泽(1839—1890),字颉刚,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曾熙,(1861—1930),湖南衡阳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曾敏行,(1827年—1892),字燮堂,今吴川市吴阳镇曾屋村人。咸丰五年投曾秉忠军伍,历任参将、副将、南韶连镇总兵、贵州威宁镇、古州镇总兵,记名提督(头品顶戴、赏穿黄马挂)。曾庆敏(1898—1937)又名泽寰,字渡生,广东东莞人。陆军第66军159师457旅副旅长。奉令于上海阻敌。江苏江阴与敌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 曾运乾,湖南益阳人,音韵学家,一生撰有《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喻母古读考》及《尚书正读》等。曾山(1899.11.10—1972.4.16),江西吉安人。1934年10月任中共江西省省委书记。 1952年10月,调北京,先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部长等职。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字炎光,湖南资兴人,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曾生(1910—1995)原名曾振生。广东惠阳(今深圳坪山镇石灰陂)人。曾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华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曾庆红:男,江西吉安人,曾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 曾仕强,1934年生,祖籍福建漳州人,曾历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曾荫权,2005年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第二次当选特首,任期延至2012年届满。 曾俊华,1951年生,祖籍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于1982年加入香港特区政府2007年6月曾俊华被任命为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并在2012年6月获得连任。曾伟雄,1958年生,于1978年1月投身警队,任职督察。2012年6月,被任命为香港警务处处长。曾德成,1949年5月生,籍贯广东顺德,于1998年起出任香港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 2007年7月,出任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一职,并于2012年6月再次被任命为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姓研究考证
《左传·哀公四年》载:“夏,楚人既克虎夷,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国语·郑语》昭注:“缯,姒姓,申之与国也。”《世本·氏姓篇》云:“曾氏,夏少康封其子曲烈于鄫。”《创建莱芜侯曾点庙记》碑记载:“正统十二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右参议马谅亲到嘉祥考察,晋谒曾子庙,见诸神位次失序,又出俸金,命兖郡同知姚公昱、金乡主薄方伯辉,在曾庙西创建莱芜侯庙。”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