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有姓名,所以人有“名声”。人的名声,实际上体现的是社会公众对某人的德行、品质、能力的公正评价。
《水浒传》第22回写道: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武松,在柴进的庄院里邂逅宋江,因不相识,“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正要无礼,却被柴进告知面对的“什么鸟人”竟是“及时雨宋公明”。话音刚落,这位“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的英堆好汉,第一反应便是“纳头便拜”,“跪在地下,哪里肯起”。为什么有此戏剧性的场面出现?用武松自己的话解释:“我虽不曾认的,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又仗义硫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及时雨”这一绰号(绰号也是姓名的一种特殊形式),正表示了社会大众对“扶危济困一的,宋公明哥哥”的充分肯定、热切期盼和无比敬仰。
与此相反的例证,也俯拾即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那个恶贯满盈的“南霸天”,高玉宝的小说《半夜鸡叫》中那个狠毒狡诈的“周扒皮”,这些反面人物的“臭名昭著”。不也正是社会道德、公平和正义对其种种劣迹的深刻揭露和严厉鞭笞么!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