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称郎君女称娘,隋唐时期的姓名和称呼有何特色?

暂无作者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姓名是中华文化的脉承之一,它是以血脉相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姓名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它是人们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符号与标识,是人在社会人文交流必须的信息表达、交流、传播的一种工具。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人的姓一般是自己的家族确定的,名字是人类区分个体,给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个体差异的标志。

隋唐时期社会繁荣、民族融合、儒释道三教并行,民间文化发展迅猛,所以隋唐人的称呼比较讲究,除了常见的姓氏、名字外,还流行取别号和诨名,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称谓上也别具一格,这些都深深的反映出隋唐时期社会生活中丰富的姓名文化。

一、隋唐时期的姓氏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 《周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突厥》

隋唐时期人们的姓有三字姓、两字姓、单姓,还有稀姓。三字姓多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他们开始时多以部族或部落之名分别为姓氏。当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他们便还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姓氏分布在各地,到了隋唐时期,他们的三姓仍没有改变,依然保留着其独特性,如阿史那、侯莫陈、叱伏列、万忸于等。

隋唐时期的两字姓也随处可见,如皇甫、公孙、司空、上官、欧阳等都是传统复姓,但也有从少数民族的姓转变而来的,如独孤、长孙、尉迟、宇文、慕容、贺兰等,他们中很多都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文臣武将。

在汉字单姓中也有为胡人“归化”后而改姓的,如安禄山之安氏、史思明之史氏,都是中亚九姓胡归化之姓,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此外,如浑瑊之浑氏,先祖为铁勒人;论弓仁之论氏,为吐蕃人;尚可孤的尚氏,为鲜卑宇文氏的别种;阿史那忠改姓为史,为突厥人,诸如此类都明载于他们本人的传记中。

初,萧良娣有宠,而武才人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俄与后、良娣争宠,更相毁短。而昭仪诡险,即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帝信之,解魏国夫人门籍,罢后舅柳奭中书令。李义府等阴佐昭仪,以偏言怒帝,遂下诏废后、良娣皆为庶人,囚宫中。后母兄、良娣宗族悉流岭南。许敬宗又奏:"仁祐无他功,以宫掖故,超列三事,今庶人谋乱宗社,罪宜夷宗,仁祐应斫棺,陛下不穷其诛,家止流窜,仁祐不宜引庇荫宥逆子孙。"有诏尽夺仁祐官爵。而后及良娣俄为武后所杀,改后姓为"蟒",良娣为"枭"。 《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

此外,在隋唐时期很多人都因为政治原因而被迫改姓,这其中又包括褒奖与惩戒两种。褒奖改姓的如唐初大将李绩,原名徐世绩,因有军功被赐国姓李,叫李世绩,又因为避太宗“世”字讳,改名李绩。而因为有谋反、反逆的官员、后妃,由于“十恶不赦”,被强制改姓,用恶姓以示惩戒,如唐高宗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在与武则天争宠中被武则天整倒,对她俩处以酷刑还不算,武则天还将他们二人的姓改为“蟒”和“枭”,意指她们二人心怀叵测、蛇蝎心肠。

姓是祖宗血脉相承的标志,改姓意味着脱离本宗,所以除了特殊情况是不能轻易改姓的。在唐朝也有人不慕荣华富贵拒不改姓的例子。《唐才子传》记载:士人戎昱有才学,美风姿,时有崔中丞爱其才学,愿以自己的美貌女儿许配给他,但提出了须改姓才能嫁女。戎昱以姓是“血胤所承”,不可妄改为由,婉辞拒谢,并赋诗一首“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表示自己可以以义许身,但不能因做豪门女婿而改变祖宗的姓。

隋唐时期还有一些稀有的姓氏,如是姓、步姓、勒姓、掌姓、油姓等,这些从于林宝《元和姓纂》中都能找到。如果你穿越到了唐朝,恰好还是个稀有姓氏,那么参加科举考试时要恭喜你了,因为唐朝为了体现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气度,主考官会在录取新科进士时,挑选一两名稀有姓氏的学子挂于榜尾。

二、隋唐时期名字的内涵

隋唐时期的人起名有两个字的,也有一个字的,名字多是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来取义,但也有用五行及同偏旁的字来命名的。如毕垌祖父名构,父名炕,弟名增,炕的四个儿子分别是镐、镮、鉥、锐。自毕构以下每代均用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的偏旁轮流命名,蕴含着生生不息、子孙绵延的意思。

隋唐时儒释道三教繁荣发展,因此人们在命名时很多都用佛道神仙等相关的字命名。如宋金刚、高力士、王罗汉这些人的名字金刚、力士、罗汉,佛教气息跃然纸上。至于道教修仙的名字如高仙芝、牛仙客、李玄通、吴道玄、李敬玄等都体现出仙道玄妙的意味,这与李唐王朝尊奉道教为国教有很大关系。

隋唐时名字有普遍的常态,亦具有时代特色的特殊命名。其中有很多男子名都带有女性色彩,如唐初将领李君羡小名五娘、后唐庄宗时卫州刺史李存儒原名杨婆儿,吴越王钱缪小名婆留。唐人也有起名不讳“龟”字的,如王龟、刘崇龟、李龟年、陆龟蒙、乐明龟等等。龟藏太庙,有大事则卜以释疑,文人墨客给人祝寿,好以龟鹤并引,故“龟”字有神灵、长寿的含义,但是到了明代以后,社会上就禁用“龟”字了。

此外,隋唐人起名好用叠字,男子如李怀光外甥名燕八八,殷文祥名殷七七,李克用子名落落,唐末猎人名仲小小。而女子的叠字,又比男子还多,如隋炀帝时宫女有罗罗、昔昔,女妓有罗爱爱,唐代节度使张建封有爱妾名关盼盼,庐江王爱姬名亭亭,柳将军小妾名真真等等,从留存的隋唐史书中随处可见,女子双名之多,范围之广足见一斑。

三、隋唐时期的别号与诨称

唐人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出现种种别号与诨称,或用以标榜个人风格或用以调笑、打趣。

姓王的名字谐音_王姓谐音好听的小乳名_王姓的谐音

别号也可称为自号,就是在姓名之外另起一个称号。有唐一朝文化繁荣,诗文兴盛,能人辈出,文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清高,常以隐逸闲散的文字给自己立号,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又有别号“海上钓鳌客”。宋代赵德麟《侯鲭录》卷六载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故事说:“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从这番对话中我们能看出李白高傲自赏的狂态。

此外,如杜甫困顿落魄,自号“杜陵野叟”,贺知章号“四明狂客”,白居易号“香山居士”,都能体现出唐代士人给自己起别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种别出心裁的自号,也从平民中传到了帝王中间,如唐宣宗慕进士科,自称“乡贡进士李某某”,南唐后主李煜,慕隐逸生活,自号“莲峰居士”,又号“钟隐居士”。唐代之后,后世士大夫群起而效仿,别号蔚然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流行风尚。

诨称,就是今天所说的绰号,隋唐人在社会交往中,常常根据被品评人的容貌性格、言行举止等特征给他们另起名号,这种名号,也称作“混名”或“诨名”,它既含有敬重、亲昵、赞美的意思,有时也含有戏谑、嘲讽、憎恶的意味。如张九龄文辞秀丽、名扬文坛,人称“文场元帅”;姚崇在开元之初,力救时弊,人称“救时宰相”;裴炎善于决断、判案神速、数百文案一日而定,人称“霹雳手”。

关于负面的诨名如宰相苏味道办事犹豫不决、模棱两可,且常有手摸床角的习惯,人称“苏模棱”;李林甫笑里藏刀、陷害忠良,人称“李猫”,又称“肉腰刀”、“索斗鸡”;傅游艺在武则天时期以溜须拍马著称,一年间从绿袍升为紫袍,平步青云,人称“四时仕宦”。此外,也有中性的诨名,如张柬之体貌魁伟高大,人称“好汉长史”;李程入朝列位,总站在固定的位置上,日影不移,人称“八砖学士”。从以上事例都能看出,隋唐时期品评人物,给人起绰号,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四、社会交往中的称谓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称呼他人,由于在隋唐时期社会关系复杂,故而相互之间的称谓也特别复杂。

1.男子被称为“郎”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李商隐《无题》

隋唐时期男子称郎在社会上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是一种通及上下的尊称和敬称,其所指对象为君称臣、妻称丈夫、奴称主人及同僚间的彼此称呼,此外在称郎的同时,人们还根据排行次第、年龄大小,在郎的前面加一定的数字,以区别所指。如唐玄宗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三,杨贵妃就称他为“三郎”。

同僚之间相互称郎,多是表达敬意,如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美貌,深得武则天宠爱,举朝臣僚多称呼他们为五郎、六郎。最奇特的是唐人中子称父也可称“郎”,如宰相裴坦,生性持俭,家法严格,其子裴勋常称他为十一郎。除此之外还有称老人为“老郎”,称同辈子弟为“贤郎”,称未婚的年轻女子为“女郎”。女子称恋人为“檀郎”,可见无论是宫廷中还是在平民间称呼男子为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女子被称为“娘”或“娘子”

娘是唐人对妇女的通称,在称呼上也多加数字。其单称为娘的例子如歌舞乐妓有越娘、泰娘、绮娘,后宫妃嫔有五代后唐时期的窅娘,公主有唐玄宗的女儿虫娘等。最出名的就是一代女皇武媚娘了,据说当时唐玄宗初见十四岁的武则天觉得她天真烂漫、甚为可爱,又因为当时流行一个小曲《武媚娘》,武则天正好姓武,所以太宗赐名媚娘。

称娘时亦多以排行数字,如因善于舞剑而闻名于世的公孙大娘,《北梦琐言》中颇具豪侠气息的女商人荆十三娘,张文成在《游仙窟》中所记载的杜十娘等等。除此之外,隋唐人对娘的称呼有几种不同的用意。对母亲称娘,或阿娘。对年轻少女少妇则称为“小娘子”和“娘子”,杨贵妃初入宫时,宫人都称她为“娘子”。总之,对娘的用法比较广泛,上下皆可用。

3.小名或称呼前加“阿”字

在小名或称呼前加“阿”的勇法,在隋唐时期是更普遍的现象,无论男女,皆可使用。妇女称阿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女子在未及笄前多称小名的习俗,即使长大出嫁后,在习惯上仍然沿用,如在前一段热播的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独孤伽罗称自己的姐姐为阿姐,姐姐叫妹妹唤阿罗。由比如众所周知的杨贵妃,小字玉环,又称阿环,李商隐诗“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前窥阿环”即为铁证。

不仅女子,男子称“阿”也很为常见,如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称其养子李忠为“阿忠”男称郎君女称娘,隋唐时期的姓名和称呼有何特色?,玄宗小名阿瞒,即使对臣下亦常自称。在平民百姓中称呼阿也极为普遍,如唐赵璘《因话录》记载他耳目所见所闻都称作阿,如“王屋有梓人女称阿家,京城中有阿辅,汉州有阿姑,蜀中有阿母,洛州有阿伯、阿郎,皆因其姓。”可见阿字在隋唐社会中也是一种常用名词。

五、小结

综上所述,从隋唐时期人们的姓氏、名字、称谓中就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气息,姓名是一种文化行为,中国人的姓名历经千年流传下来,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从古至今,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体现出长辈对他的期盼和祝福,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修养,寄予了一个人的精神志趣、生活品味和人生方向。

姓名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既独具特色有别于其他民族,又深深的影响着周边地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中国的姓名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定产物,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巨大宝藏,需要引起我们后世的重视、继承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标签: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